美国西海岸记(十六)---开往旧金山的列车

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 |
我们到旧金山的第三天是星期一,离我们参加的美国西部游旅行团出发时间还有一天空挡,小Z夫妇因为都要上班,所以不能再陪我们玩了。在小Z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利用这一天先到旧金山市内看看。“你们可以先到唐人街看看,旅游回来后再参加一个旧金山一日游就可以了。”
第二天一早,小Z开车将我们送到离她上班的地方不远的一个车站,她把车停在站外的停车场中,这时这个不大的停车场上已经有好多车了,“这都是到旧金山上班人的车,这些人下班后仍然乘火车回到这里再开车回家”,小Z说。
这是一条从旧金山市区通往圣何塞(县)的城际通勤铁路,不算太长,大约有80公里左右,单从铁路边的车站建筑看,也能看出这条铁路也有年份了。实际上这条原来属于美国南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轻轨铁路建于1851年,1992年起才改由政府经营。
铁路沿途在各居民集中点设有二十几个车站,站与站之间距离不长,列车基本上走几分钟就要停一个站。沿线的车站的设施虽然简单,类似我们国家农村的四等小站,由于是轻轨,车站的实际规模还要小的多。但是每座建筑的都很独特,大体上都是西班牙风格,这或许与当年的西班牙殖民地有关。除了起点站和终点站之外,几乎所的车站都紧贴在公路边,车站完全是敞开式的,仿佛是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站台上也看不到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似乎这里一切都需要旅客自理,自己买票,自己上下车,并没有人来招呼你。每个站台都有上、下行两条轨道,乘车的人们只要找到自己要去方向的站台,直接在自动售票机上买票、等车即可,就象是等一辆远方开来的公共汽车。
我们等了不到十分钟,只见一辆银白色的开往旧金山方向的列车无声无息的停在我们面前。车门开了,没有人下车,上车的人也不多,我们手握车票上去,准备剪票,但是车上并没有列车员,也没有人理我们,只好又把手里的车票收起来,以后我们知道在行车中有时还是有人查票的,不过碰到的机会不多。
这趟由内燃机牵引的列车不长,大约有五、六节,车厢也不宽,与我国地铁车厢相仿,但是比地铁车厢要高了许多,因为里面是双层的。可能是上班时间已经过了吧,我们上车时整个车厢里没有几个人。我们上到二层,选择了几个视野比较好的位置坐下来,以便可以观赏沿途的风光。上层是左右两排单座位,中间是与座位一样高的行李架,旅客可以顺手将随身的简单行李放在上面,不用起身。从上层透过行李架可以看到下层。下层看来比上层略宽一些,左右两排是双座,窄窄的行李架就在座位上边,类似长途大巴。
列车速度不慢,但是很平稳,也很舒适,有点象长途大巴,又有点象是上了地面的地铁。坐在车上看着沿线的景色,发现沿线站台的风格都差不多:长长的站台,不大的站房,高高的钟楼,整个风格与这一带几乎所有的早期建筑的风格相一致,或多或少的都体现了一种西班牙风味。这也不奇怪,一百多年前的加洲本来就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墨西哥(即上墨西哥),至今加洲还保留着浓郁的西班牙风味,从地名到建筑风格,从生活习惯到语言。至今西班牙语仍然是加洲的第二大语种,而墨西哥人也是这里的主要居民之一。
旧金山的英文名称是圣弗朗西斯科(San
圣弗朗西斯科之所以被中国人称作旧金山,是因为十八世纪在加洲曾经发现了大量的金矿,当年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沿海的大量移民到这里来淘金,其登陆点就是圣弗朗西斯科,因此将这里称作金山。以后金矿枯竭,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附近又发现了新的金矿,来自中国的淘金者就将又墨尔本称作新金山,而这里就改称旧金山了。以后旧金山就成为中国人称呼这座城市的正式名称,连美国国务院,中国领事馆都使用这个名称。它原来的英文名称“圣弗朗西斯科”在中国到是鲜为人知。来自广东一带的人也把旧金山称作三藩,这是因为英文圣弗朗西斯科开头几个字母(San
旧金山市位于加州北部海边,市区面积并不算太大,人口也只有七十多万。但是我们国内一般所一指的旧金山并不是仅仅是指旧金山市区,而是包括旧金山市与整个旧金山湾地区的9个县以及所属的101个城镇,其中比较著名的南边的硅谷、圣塔克拉拉、圣何塞、奧克蘭、伯克利以及北边的馬林县。这些地区在行政上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议会和司法系统,并不属于旧金山市,也没有大旧金山市的说法(加拿大有大多伦多市的概念)。但是由于它们与旧金山市有着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因此美国政府在经济管理上是把这个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统一的统计单位对待的,一般称为旧金山湾区。现在的旧金山湾区的面积有17955平方公里,人口已经超过700万,是继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斯顿之后的美国第五大都市区。
http://s6/bmiddle/4ab21edcg88fe62ab3755&690
旧金山市内的车站候车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