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族馆出来,我们沿着水族馆门前的小街边走边看。这条街是这个小镇上唯一的一条街,原来叫海滨大道,以后为了纪念美国著名作家斯坦贝克改名为罐头厂街。据说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整条小街还是保留了斯坦贝克在小说《罐头厂街》中所描述的样子,不过我没有读过这本小说,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http://s1/bmiddle/4ab21edcg876c45b99cf0&690
罐头厂街街景
小街不宽,窄窄的一条,当年在这条街的两边有许多罐头加工厂,其中除了少数几家大型的成规模的工厂以外,其中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现在街的两边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保留下来的当年的厂房的痕迹:宽大的工厂大门、高高的烟囱、连接街两边厂房的过街通道等,不过里面现在都已经改为旅馆和饭店了。由于当年绝大部分的工人也居住在这条街的两边和附近,因此在这条街上同样可以看到一些当年不高而外形相对简陋的民居。当然,这些建筑现在同样也只保留了当年的外貌,内部也被改造成各种类型的现代旅馆。看的出,现在整条街还尽量的保留着罐头厂时代的风格,各种形态的小型工业厂房,不高的西班牙式的民居仍然是这里的主要风景。沿街的建筑虽然早已粉刷一新,但大都是旧有的,几乎没有什么新的,高大的现代建筑。临街的几乎所有的厂房和民居现在或成为出售旅游产品的商店,或成为供远道而来的旅游者下榻的旅馆,或成为美味的海鲜饭店。
据说由于渔业资源的枯竭,小镇早在若干年前已没有多少人在这里居住了。原来的渔民早已改行搬走,随着罐头厂的倒闭工人也已经散去。以后这里开始发展旅游业,仅存的不多的居民,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变的富裕起来,开始将他们的房子出租或出卖,自己搬到离这里不远的海边别墅去了。现在小镇白天在街上走的大都是外来的游客,晚上住在这里的也大都是远道而来的渡假者和一些为旅游服务的从业者。经过多年的开发,今天的蒙特雷镇已经从一个生产沙丁鱼罐头的基地成功的转型为美国西海岸的一个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走在小镇的街道上,使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这里宜人的气候和美丽的风景,而是旅游开发的设计者独具匠心的设计和规划。从总体上看,他们在对整个小镇的规划和开发中很好的保存了小镇的原有风貌和特色,很可能是有意识的借鉴、在现了小说《罐头厂街》里面的场景。看的出来,经过这么多年的大规模开发,小镇的外貌和风格都基本没有什么破坏,甚至连一些细节都非常好的被保留下来,比如我前面提到的那扇通往车库的小门。
我们沿着小街一边走,一边欣赏着街边的景色,这时正是中午,明亮的太阳悬挂在头顶上,但是并没有感觉到有多热,海风吹在脸上还感到有些温润。街上的游客比我们刚来时多多了,他们有的是刚从水族馆出来,照例是带着孩子忙着从这个商店进那个商店出,不是选购旅游纪念品就是正在寻找饭店。有的是刚从其它地方赶来,正在孩子的催促下匆忙向水族馆走去。我们也随着街上的人群在各个商店里毫无目地的转着,街上的商店以餐馆与礼品店为多,餐馆大都是快餐店,大一点的饭店都在小镇广场附近。礼品店里面的各色小玩意大体上与我们美国和加拿大其它地方看到的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比较有特色的是一些与海洋有关的工艺品,各种造型的海豚与企鹅、用贝类做成的小摆设,木制的小帆船,精巧的小舵轮,黑胡子的老船长,醉熏熏的水手都体现了这座海边小城的特色。 http://s13/bmiddle/4ab21edcg876c4e12edac&690
镇广场上的阿甘虾餐馆广告
出了商店,我们来到小镇的中心广场,看的出这里是全镇的中心,当然也是旅游接待中心。这时大家都走累了,就在广场边的长椅上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一会,我决定在这附近转转,领略一下这个小镇海边的风情。我围着广场转了一圈,这个广场不大,成方形,一边临街,一边靠海,两边是一些建筑。我估计在当年这里应该是渔船码头和渔货的集散地。广场临近海边的地方,有一个外表看起来象是仓库的大意点的建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家餐厅。这家餐厅也看起来不小,里面鼎沸的人声音告诉我们在那里可以品尝到美味的海鲜。餐馆巨大的圆形招牌就树立在广场上,一只可爱的大虾用双钳夹着餐厅的名称:Bubba Gump(阿甘虾餐厅)。将餐厅设计成仓库的外形也表达了小镇设计者的一种怀旧的心情,或许这里原来就是一家仓库。在餐厅外侧,就是原来的码头了,这个码头很大,宽大的码头平台向海中伸出很长一段。现在码头已经废弃,原来码头的宽大平台和通道已经被改造成为一个海边休闲的酒吧,从我们坐的地方看过去伸出海岸的平台上是一排彩色的遮阳伞,远看象是海岸边上盛开的花。在码头的一侧也是一家大型的多层餐厅,这家餐厅是半敞开式的,游客可以坐在里面一面品尝美味的海鲜一边欣赏大海的风光。从外表看这里也是由一家罐头厂改建的,总体上还保持着原来工业建筑的特点。
在广场的一侧是一家宾馆,从外表看宾馆不大,也就是一幢四五层楼的建筑,比起美国的其他饭店来,最多只能算是一家中型宾馆。不过宾馆前宽大的花坛,进出的房车,穿戴讲究举止周到的侍者到是显得气度不凡。陪我参观的小Z告诉我,千万不要小看这家宾馆,这可是一家专门招待有钱人的五星级宾馆,里面的服务绝对是一流的,一般只有百万富翁才会选择在那里下榻。据说要进住这家宾馆还必须提前预定,他们是不接待临时到来的顾客的,因为那里的房间实在太紧张了,尤其是在夏天。
宾馆对面隔着广场是一排商店和小餐厅,其中也有一些小型旅社。这样的商店刚才在街上看过了,所以我们没有走进去,只是在外面看了看。这时我注意到其中有一家旅社的门口树立着一块很精致的牌子,牌子上有几行文字,上面还有一个什么人的像,看样子不象是广告。我问小Z,牌子上写着什么,那个人是谁。她看了看说这是一个名字叫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的美国作家,曾经在这里居住,并以这个小镇为题材写过一本名叫《罐头厂街》的小说,现在小镇的面貌就是按他当年小说中的描写复员的。听着这个好象有些熟悉的名字,我一时想不起来我是否看过他的作品。我问他还写过什么,小Z说她也不太清楚,当年她陪老Z夫妇到里游览时,也曾路过这里,当时似乎听人说过这位作家最著名的小说并不是《罐头厂街》,而是一本叫《愤怒的葡萄》的小说。她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我当年曾经读过这本书,想不到在这里看到与这本书的作者有关的介绍。我赶快走过去仔细看,牌子上的人果然是美国著名作家斯坦贝克,当年他曾经在这间房子居住过。于是我就把正在休息的女儿叫过来,告诉她我的这个发现。使我失望的是她对我的这个发现似乎并不感兴趣,她以为我让她翻译牌子上的字,就指着牌子告诉我说牌子上的这个人曾经在这座房子里居住,在这里写了一些书。使我感到更扫兴的是她最后问了我一句“这个人是干什么的,有名吗?”。看来她对美国的了解还不如小Z,现在这些来自中国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工作的年轻人,对这里的文化和历史知道的还是太少,这或许也影响了他们融入本地社会的速度。
http://s13/bmiddle/4ab21edcg876c527cb5fc&690 罐头厂街上的路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