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斯坦福大学除了面积大,有钱之外,在美国并没有什么名气。在这所大学问世时,哈佛已经过了250岁生日,耶鲁也已经创办190年了。比起美国东部的那些常春藤盟校,有钱的斯坦福似乎算不得什么,即便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比起它的邻居加洲理工的伯克利分校来它还是“默默无闻”。而今天斯坦福大学已经被称做是“西海岸的哈佛”,成为与哈佛、耶鲁、伯克利齐名的学校了。
http://s10/bmiddle/4ab21edch8400b7355ee9&690
大方院的大门
从斯坦福大学参观回来,我在网上查看了一些关于这所大学的资料,知道斯坦福大学曾经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为全美第5名明星级大学,全美学术排名第一。2002年《美国新闻》公布了最新的全美研究生院排行,斯坦福的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均属全美第二,商科研究生院更是高居第一,企业管理研究所在美国数一数二,法学院在美国法学院排名中也一直位于前列。有一个时期,美国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中,竟有六个是从斯坦福大学的法学院毕业的。博士课程排名中,生物学第一,计算机科学与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列第一,地质学第三,数学与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列第三,物理学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列第三,应用数学第四,化学第五。其他名列前茅的课程还有英语、心理学、大众传播、生物化学、经济学和戏剧。据最近一份官方统计表明,斯坦福大学应届毕业生年平均收入高居全美大学之冠。看来这确实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学校。
斯坦福大学之所以能在不长的时间内(特别是从三十年代以后)从一个不太有名的学校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如学校的经费充足、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坚持了三条值得借鉴的办学理念:
首先是坚持教学质量第一,不随便扩大招生。这所大学不但面积大,而且基金雄厚,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仅学校图书馆就有650万册的藏书。这样的办学条件,要多招几个学生非常容易,这样的条件要是放在国内,我们的那些推崇“大楼之大”的大学校长们每年还不招他万把人。但是斯坦福当局并没有这样做,反而长期坚持不扩招的原则。如今若大的校园里只有1.6万名学生,其中本科生只有6600多人,平均每年只招一千多人,研究生8000人,把博士、硕士加在一起,每年也不过只招两千人。这与面积只有175英亩土地的耶鲁,只有146英亩的麻省理工的招生数量接近。而每年申请到这所大学读书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超过三万人,这与学校每年只招收四千多人(包括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数量相差甚远,可见入学申请竞争之激烈。不过在如此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小Z同学还是以密西根大学图书馆学硕士的身份,在众多考生取得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的,真不知道这个小丫头书是如何读的,怪不得我女儿脱了鞋也难以望其项背。听小Z说,院、系众多的斯坦福每年每一专业所招的本科生平均也不过几十人,研究生还多一些,
她们那一届也不过只有十几个学生,这比起咱们国内一些不太著名的大学一招就是四、五个班,每班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的情况显得要小气多了。学校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原因还是注重保持教学质量。
“如果将斯坦福的学生数量增加一倍,我们这所大学要二十年的时间才能达到原有的教学质量”,学生数量可以在短期内大量增加,但是教授的数量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按同等数量增加的,斯坦福大学的校长这样解释。我不知道这位校长的话是否适用于中国,按这样的逻辑推论,国内的一些本来教学质量就平平的大学在急剧扩招以后的教学质量大概就只能与过去的中专比肩了,怪不得一些大学毕业出来的学生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学生数量不多,而教学阵容强大是斯坦福大学的特点之一,据说这里一个副教授的职位往往有上百人来竞争是常见的现象。
斯坦福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按理说它有充足的理由把办学当作一项产业来做,通过多招生,多收费来解决学校的经费问题,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它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坚持走质量办学的道路。这里除了它的经费比较充裕以外,是否还有什么其它原因呢?。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按国内一些大学招生的水平,以斯坦福大学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和经费,起码可以招到十万学生,如果是这样,还能有今天的斯坦福吗?看来梅贻奇先生所说的“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还是很值得我们的一些大学校长们好好回味的,但愿我们国内的大学校长们还记得这句话。
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原文是德文,中文的意思是自由之风吹拂)。这里的自由之风不是指政治上的自由,因为这在美国是不成问题的。所谓自由之风是希望师生们在学术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自由地从事科学研究,培植科技创新的土壤。在斯坦福看来,要建立创新的环境除了自由之风之外还需要三个内部因素:一是选对人才;二是时刻站在技术的前沿;三是寻找划时代意义的技术。
与国内大学越来越细的学术分科不同(比如国内已经将原来的土木系分成包括结构、桥梁、铁道、隧涵、水工、大坝等几乎完全不相关的多个专业,而且各专业之间不能相通,学生不能互换),斯坦福大学比较推崇大专业,并非常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并从中寻找创新的突破。在这里许多学科的研究课题不是按学科或专业来划分,而是将研究同一课题的不同学科的教授和研究生组合一起,从多学科的角度来探讨同一问题。斯坦福大学不但非常注意理工各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的,还注意培养文、理、工学生之间的互相渗透和交叉。在本科阶段学校就鼓励理工科的学生选修诸如法学和商学等文理科的课程,同样文科的学生也可以选修理工科,它们之间的许多课程的学分是可以互换的。斯坦福认为人类的许多发明和创新都产生于学科之间的互相影响和启发,因此提倡学科交叉,鼓励通才教育是斯坦福大学的又一个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