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留学生,小Z夫妇毕业后能在硅谷找到自己的位置当然是一件令许多人羡慕的事。能在硅谷的大公司工作不但工作相对比较稳定,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这里能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新技术,因此自己只要肯学,也能在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高科技公司一般经济效益都比较好,因此硅谷的收入比美国其他地方高,收入高生活自然也好一些。
在硅谷,知识就是工作机会,知识就是财富,因此工作上的竞争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所有在这里工作的科技员工来说,墨守陈规是总有一天被淘汰的,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发展前途。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完成每天的工作,不断的知识更新也是一门必修课。为了跟上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了不被淘汰,在这里工作的人都不得不废寝忘食的学习。小Z夫妇的经历也很能说明问题,两口子工作后,一点也不敢放松进修和和自学,特别是小X,他是搞IT硬件的,这些年IT行业的硬件水平更新很快,不学习根本跟不上。在这里工作已经七八年了,他仍然每天坚持学习不断,有空就要到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看书,“不学是不行的,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淘汰”他说。在我们停留期间,正是美国大面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夜,这一年的八月,这场危机实际上已经开始影响到这里的企业。小X工作的公司营业额也在持续下降,当时他的公司已经在酝酿裁员。“我们部门有一个裁员指标”,在闲谈中小X告诉我们,作为公司部门经理的小X正在为裁掉谁发愁。小X工作的部门有七、八个人,除了一个年纪大一些外,其他都是年轻人,“看来实在不行,只能把那个年纪大一些的人裁掉了,一来他年纪大了,二来他工作时间长,工资也高的多,裁了他可以为老板节约一些成本”,
“但是他还有二个上大学的孩子要他负担,如果他被裁掉了不知以后什么办,象他这个年纪要再找一份这样高工资的工作是不可能的了。”
小X发愁的说。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裁员似乎是必须的,但是对于小X来说,裁掉谁都是下不了手的。到我们离开时,他仍没有决定裁掉谁,但是“必须要在九月底裁掉一个,否则只能裁掉我自己,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小X在送我们上飞机时这样说。我们回到加拿大后,小X来电话问候,我们问起他最后裁掉了谁,他告诉我们是一个年过五十的老职工,他已经在公司工作了二十几年了,还有二个上学的孩子要负担,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如果明年公司业绩仍然不见好转,连我也保不住了。”他在电话里这样说。在硅谷工作,除了工作竞争的压力以外,生活上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小Z夫妇尚没有孩子,也没有买房,一时还体会不出。但是对那些在这里已经成家、已经买房的中年人来说大都有切身的体会:虽然这里的收入不低但是各种消费价格也很高,比如这里的房租、学费、甚至保姆费都比美国其它地方高的多,挣的多,花费更多是在这里生活的实际情况。
作为一般的工薪阶层(所谓的白领),年收入也就在十万左右,但是一年下来扣除各种必缴税、保险费用、孩子的学费和房子按揭款后,剩下的也就不多了。为了节省开支,许多人每次去超市买东西,也还是爱挑便宜的食品。小布什上台以后,连年经济不景气,很多公司都在不断的裁员,许多人也一直被“炒鱿鱼”的阴影困扰着,虽然以他们的学历和资历,再找一份工作或许不是什么难事,但再拿到原来那样高薪水的却不容易。没有这么高的薪水,他们正常生活开销就无法保障,孩子读书、房子按揭款都会成为问题。
后来听说在硅谷的华人圈里,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一进硅谷,心里发毛;二手旧车,东奔西跑;三十出头,白发不少;四室小屋,要价奇高;五彩荧幕,键盘敲敲;六神无主,终日辛劳;七夕牛郎,织女难找;八万家当,股票套牢;九点回家,只想睡觉;十万头款,房抢不到;百事无成,上网闲聊;千辛万苦,虚无飘渺;万般无奈,只得跳槽。”还有人甚至这样说
“中国是好脏好乱好快活,美国是好山好水好寂寞。”
看来,生活在硅谷,也有不能向外人道的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