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西海岸记(五)---路边硅谷

(2010-03-30 14:07:13)
标签:

旅游

分类: 游记

 


 

     从小Z家的住地出来,我们的车子沿着著名的101大道向前走,这一带就是硅谷的核心区域,所谓的圣塔克拉拉谷地。在小Z家夫妇的指点下,透过车窗,我们看到沿途一些闻名遐迩的企业总部大楼,如微软公司、惠普公司等,我女儿在加拿大就职的甲古文(Oeacle)公司的总部也在其中。这些公司的名字听起来是那么的熟悉、响亮,它们的业绩也算是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与它们创造的成就相比,它们掩映在山脚下、绿荫中的总部建筑看起来并不高大,周围的环境也不太气派。如果不是有人特别指出,一般人也看不出这些不高的大楼与低矮的建筑与别的什么公司有什么明显的区别,这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的平凡和普通,尤其是在美国。不过曾经参观过这里的孩子告诉我,我们在路边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实际上有些公司的总部还是很大的,比如她所供职的甲古文公司的总部就整整占了一条街,连街名也是用公司的名字命名的。“不过这条街本来就是因为有我们公司才逐渐形成的”,女儿得意的补充说。

 

     说到硅谷我一直以为是一条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但沿着101大道一路走过去,道路两边并没有看到什么高山,最多只是一些低矮的丘陵,更看不到什么峡谷的影子。我正在疑惑,小Z告诉我,所谓硅谷(Silicon Valley)实际上是指这些丘陵之间的这片土地。这条位于斯坦福大学经圣塔克拉拉至圣何塞近几十公里的狭长地带,就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高科技园区。

                           http://s6/middle/4ab21edch82fe8acc52d5&690

                                       硅谷的甲古文(Oeacle)公司总部

    硅谷最初的形成与斯坦福大学有密切的关系,当年斯坦福大学为了支持他的学生的创业,为了促进科研成果尽快向生产力转化,专门提供了1000英亩土地作为新科技技术的开发区,在加洲政府的支持下,学校与政府共同支持学生创业,以后许多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比如著名的苹果公司就诞生在这里。斯坦福大学当年的一个鼓励学生创业,提高当地经济的一个举动,若干年后成为促进整个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动力,也成就了这个世界著名的高科技聚集区。

     硅谷形成的主要原因当然与斯坦福大学“实用教育”的理念有密切关系,但是也与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如斯坦福、加州理工伯克利分校的技术支持分不开。在大学与加洲政府的共同支持下,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的一个高新技术发展的模式。微软、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甲古文等世界著名的公司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得益于着种模式。现在在这里落户的大大小小电子工业公司达10000家以上,所产的IT产业占全美分额的1/3---1/6。八十年代后,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也纷纷出现,在客观上这里已经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而硅谷也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工业聚集区的代名词。

 

     作为中国留学生,小Z夫妇毕业后能在硅谷找到自己的位置当然是一件令许多人羡慕的事。能在硅谷的大公司工作不但工作相对比较稳定,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这里能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新技术,因此自己只要肯学,也能在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高科技公司一般经济效益都比较好,因此硅谷的收入比美国其他地方高,收入高生活自然也好一些。

 

    在硅谷,知识就是工作机会,知识就是财富,因此工作上的竞争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所有在这里工作的科技员工来说,墨守陈规是总有一天被淘汰的,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发展前途。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完成每天的工作,不断的知识更新也是一门必修课。为了跟上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了不被淘汰,在这里工作的人都不得不废寝忘食的学习。小Z夫妇的经历也很能说明问题,两口子工作后,一点也不敢放松进修和和自学,特别是小X,他是搞IT硬件的,这些年IT行业的硬件水平更新很快,不学习根本跟不上。在这里工作已经七八年了,他仍然每天坚持学习不断,有空就要到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看书,“不学是不行的,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淘汰”他说。在我们停留期间,正是美国大面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夜,这一年的八月,这场危机实际上已经开始影响到这里的企业。小X工作的公司营业额也在持续下降,当时他的公司已经在酝酿裁员。“我们部门有一个裁员指标”,在闲谈中小X告诉我们,作为公司部门经理的小X正在为裁掉谁发愁。小X工作的部门有七、八个人,除了一个年纪大一些外,其他都是年轻人,“看来实在不行,只能把那个年纪大一些的人裁掉了,一来他年纪大了,二来他工作时间长,工资也高的多,裁了他可以为老板节约一些成本”, “但是他还有二个上大学的孩子要他负担,如果他被裁掉了不知以后什么办,象他这个年纪要再找一份这样高工资的工作是不可能的了。” 小X发愁的说。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裁员似乎是必须的,但是对于小X来说,裁掉谁都是下不了手的。到我们离开时,他仍没有决定裁掉谁,但是“必须要在九月底裁掉一个,否则只能裁掉我自己,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小X在送我们上飞机时这样说。我们回到加拿大后,小X来电话问候,我们问起他最后裁掉了谁,他告诉我们是一个年过五十的老职工,他已经在公司工作了二十几年了,还有二个上学的孩子要负担,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如果明年公司业绩仍然不见好转,连我也保不住了。”他在电话里这样说。在硅谷工作,除了工作竞争的压力以外,生活上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小Z夫妇尚没有孩子,也没有买房,一时还体会不出。但是对那些在这里已经成家、已经买房的中年人来说大都有切身的体会:虽然这里的收入不低但是各种消费价格也很高,比如这里的房租、学费、甚至保姆费都比美国其它地方高的多,挣的多,花费更多是在这里生活的实际情况。

    作为一般的工薪阶层(所谓的白领),年收入也就在十万左右,但是一年下来扣除各种必缴税、保险费用、孩子的学费和房子按揭款后,剩下的也就不多了。为了节省开支,许多人每次去超市买东西,也还是爱挑便宜的食品。小布什上台以后,连年经济不景气,很多公司都在不断的裁员,许多人也一直被“炒鱿鱼”的阴影困扰着,虽然以他们的学历和资历,再找一份工作或许不是什么难事,但再拿到原来那样高薪水的却不容易。没有这么高的薪水,他们正常生活开销就无法保障,孩子读书、房子按揭款都会成为问题。

     后来听说在硅谷的华人圈里,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一进硅谷,心里发毛;二手旧车,东奔西跑;三十出头,白发不少;四室小屋,要价奇高;五彩荧幕,键盘敲敲;六神无主,终日辛劳;七夕牛郎,织女难找;八万家当,股票套牢;九点回家,只想睡觉;十万头款,房抢不到;百事无成,上网闲聊;千辛万苦,虚无飘渺;万般无奈,只得跳槽。”还有人甚至这样说 “中国是好脏好乱好快活,美国是好山好水好寂寞。”

    看来,生活在硅谷,也有不能向外人道的苦处。

 

 

http://s14/bmiddle/4ab21edch82fe9f2ddc6d&690
2003年在硅谷Cisco(思科)总部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