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頓堡之所以这么有名,主要还是在1855年至1890年間这里是紐約東岸的移民中心的缘故。当年美国有两个移民中心,一个在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面对太平洋,主要接收来自欧洲以外的移民,由于当时美国推行的种族歧视政策,不不欢迎来自亚洲的移民,所以旧金山湾的天使岛几乎就是亚洲移民的噩梦。一个就在这里,当然对于跨过大西洋来的欧洲移民,美国的政策要宽松、优惠的多,毕竟几乎整个美国的白人都来自那里。据估計在这期间前后有八百萬欧洲移民人口由此登陸入境。1896年至1941年,克林頓堡及其腹地改建為公園,也就是現在的砲台公園。

码头边反映移民遭遇的雕塑
当时正直八月初,我们看到许多人带着孩子、家人在砲台公園裡的草坪上、長椅上,享受午後的陽光。公园的小路边有许多出售工艺品、纪念品的小摊,其中也有一些华人,这些摊点所出售的物品的风格、品种与曼哈顿街头非常类似,不过多了一些曼哈顿湾的照片和自由女神像的造形而已。一些街头艺术家买力的进行着街头表演,也吸引了不少的游客。
站在炮台公园,隔海望去,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高大的自由女神像站立在纽约哈德逊河入海口处的小岛上。她头带用橄榄枝编成的桂冠,身穿长袍,左手握着一本象征着美国的《独立宣言》,右手高举火炬。一百年来她站在那儿,任凭狂风暴雨,岿然不动的用火炬照亮大西洋海面,欢迎、引导从世界各地来的人们,如今她已经成为美国的象征。
当我们路过克林顿堡时,在那里等着买轮渡票的人早已排成了长队。世界著名的自由女神雕像(Statue of
Liberty)是矗立曼哈頓外海的自由島(Liverty
Island)上,要上自由岛,必須在砲台公園內克林頓堡内購買渡輪的船票,再到碼頭前排隊,這種渡輪從砲台公園出發先抵達自由島、再到愛丽斯島(Ellis
Island)、最後回到砲台公園。人们可以分别到两个島上遊覽後搭下一班渡輪返回砲台公園,非常方便。
由于我们昨天已经预先买好了轮渡票,所以不用排队买票了,直接在公园内排队等候上船。但是没想到,在这里排队等候上船的人很多,队伍在公园内绕行了很长一段距离,我利用这漫长的排队等待时间,在这座不大的公园里转了一圈。除了那座已经变成公园办公室的克林頓堡外,公园内没有什么其它建筑,除了树林、花坛、小路就是許多紀念碑和雕塑,这些都是为纪念那些为美国建国作出贡献的士兵、探險者、移民而建的。在公园中我们看到有人打扮成自由女神的样子,他们身穿长袍,脸上涂着油彩,站在那里,供不能去自由女神像拍照的人在他这里拍照,当然这是要钱的。
印象比较深的是靠近克林頓堡的那座名為“移民者”(The
Immigrants)的多人青銅雕像,刻有来自欧洲、犹太人、非洲奴隸的移民,他們的肢体与脸部神情流露着煎熬。这座雕塑是1983年落成的,它的捐獻者是位企業家,据说為了紀念他移民來美的双亲而建。
公園南端有一面紀念牆,名為“東岸紀念碑”(East Coast
Memorial),以紀念二次大戰間在大西洋罹難的4601個士兵。“東岸紀念碑”座向自由女神像,高牆上刻有死者的姓名、軍階、州別等,莊嚴肅穆。在紀念碑的对面對有座青銅老鷹雕像,爪上緊抓著桂冠,為海上的罹難者哀鳴。

炮台公园海边的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