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纽约记(五)--- "纽约市最方便的酒店"

(2009-07-27 09:37:59)
标签:

旅游

分类: 游记

 

    在门童的指引下我们直接将车子开到酒店大楼后面停车场,然后到服务台办手续。我们很快就拿到了房间的钥匙,在钥匙牌上不但写着酒店的名称、地址,还有印着这样一句话:“New York Citys Most Convenient Hotel”(纽约市最方便的酒店)。以后的实践证明,这家酒店所在地的交通确实很方便。

   在办理入住手续时,我注意观察了这个酒店,从外表看,这座七层楼的旅馆并不算太大,大楼的底层是服务大厅,大厅中间是服务台,服务台不但办理各种手续,还免费提供报纸和纽约交通图以及各种宣传品(主要是介绍各种美食、餐馆的)。如果你找不到要去的地方,一位和蔼的老服务员还会指着地图详细的告诉你如何到达那里。我们就为此事多次打扰过这位和蔼的先生。

    大厅进门的右边是供应早餐的餐厅,但是在入住时我们被告知,这里的早餐是要另付费的,看来这一切都与房价便宜有关。不过在服务台的一侧有一个免费供应咖啡的地方,那里还有一台微波炉可以供旅客使用,这为我们早上加热自己所带的食品提供了方便。

 

纽约记(五)--- <wbr>"纽约市最方便的酒店"

Pan  American酒店

    大楼上面的六层是客房,我对着平面布置图数了一下,每层有37个房间,六层一共两百多个房间,大约可以接待五百多客人。我们入住时酒店里的客人并不多,由于我们的房间是提前几天预定的,所以很快就拿到房间的钥匙,拖着我们的行李来到四楼的房间。开门一看,房间很干净,也很明亮,里面的设施、风格与北美一般的酒店一样:地下是廉价的地毯、墙上悬挂着廉价的风景画、桌子上的圣经,房间里的电视、沙发、空调、冰箱,走廊上的冰块等,应该有的设施一样不少,不应该有的如供饮用的咖啡(包括加热器)、毛巾、牙刷、拖鞋等一样没。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这里的房间比一般的酒店大的多,不仅房间的层高比一般的酒店客房要高的多(足有四米),房间也很宽敞,虽然里面摆了两张双人床、写字台、电视机柜、长沙发之类的常规家具,也并不显得拥挤。从这种格局上看的出这座酒店有历史了,至少是五十年代以前就有了。现在的人们是不会设计这样大面积的客房的。拉开薄薄的窗帘,傍晚的阳光透过宽大的落地窗使得房间显得格外明亮,窗外可以看到酒店的停车场和附近窄小的街道,从这里看出去,一切与寻常的城市无异,完全没有大都会的感觉。

 

   以后我们发现,这里的服务员很少,尤其是没有楼层服务员,整个酒店内除了底层外基本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在我们入住的几天内,我只有在早上出门时偶尔看到过一位等候在那里的女清洁工,她是准备在我们出门后为我们整理房间的,除此之外在楼层我没有遇到一位。

   我们在这里住了三个晚上,发现这家酒店的入住率还是很高的,不但有自己开车来的,更多的是从美国以至世界各地来坐飞机来的。每到晚上八、九点以后,底层大厅总是挤满了等待办手续的旅客,其中很多人就是直接从机场坐酒店的固定班车来的,看来可能都是一些老顾客。有一次晚上回来,发现一群国内东方航空公司的空中小姐正拖着行李出门,原来她们是飞东航晚上从纽约到上海的航班的机组人员,这里可能也是东航在纽约的定点酒店。如果我猜的不错,这家酒店可能是当年泛美航空公司名下的连锁酒店,泛美航空倒闭之后酒店仍然保留了原来的名称,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老板而已。

   按计划我们今天晚上是要到时代广场看夜景的,因为堵车和道路不熟悉,我们已经耽误了一个多小时,因此一切安顿好之后,我们抓紧时间简单的吃了一些自己带的东西,就在孩子的带领下开始了晚上的活动。

 

 

纽约记(五)--- <wbr>"纽约市最方便的酒店"

找地铁站入口

   在离开酒店之前,我们在服务台要了一张纽约地铁交通图,那位和蔼的老先生一看我们就知道我们是第一次到纽约来。他问我们要到那里去后,就在柜台上铺开地图详细的告诉我们到那里乘地铁,乘什么线到那里下,还特地用笔将地铁的起终点标出来。幸亏这位先生的事先指点,使我们少走了许多不必要的弯路。

 

   酒店所在地是纽约的皇后區(Queens)与布鲁克林区同在纽约长岛,是纽约市的五個行政区之一。在有些书上也把该区同时為紐約州的皇后县(Queens County),而把长岛上的两个区合称为长岛市,这些称呼究竟那个比较准确不得而知。

    皇后區是紐約市五個行政區當中面積最大的一區(其它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布朗克斯区、斯塔藤岛区),也是纽约最穷、最乱、最脏的一个区。据说这个区基本没有上规模的商业区也没有大型的百货公司,也少有高楼大厦,马路旁边的楼房基本是低层住宅。在区内除白人約佔半數以外,亞洲裔、拉丁美洲裔、非洲裔人口所佔比例都很高。据说仅华人就占了该区总人口的14%还多。我知道由于各种原因从国内移居美国的一些头名人物很多都住在这里,如那位著名的扬戈女士。

   实际上走在街上就可以看出在这一带居住的华人比较多.在街上随时都可以看我们的同胞,甚至还可以看到身穿红色袍子的喇嘛。从我们酒店到最近的地铁站不长的一段路上,街道两边的华人商店比比皆是,如比较大一点的“大中华超市”就在酒店隔壁,而华人开的小商店、小餐馆就更多了,其中有几家商店的橱窗内还挂着一块牌子,上面用毛笔写着中文:“本店收食品券”,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看来移民到这里来的同胞并非都生活的很好。

   出了酒店,门口就是皇后区的著名交通大动脉皇后大道(Queens Boulevard)。这条宽敞的大道以交通繁忙而著称,不幸的是这条大道也以事故频发而闻名。椐纽约市自己统计,从1993年至2008年二月底,有超过90人在横过马路而被超速行驶的汽车撞死。其中包括包括纽约市议会交通委员会主席、市议员等。因此这里也被称做纽约的“死亡之路”(Boulevard of Death)。不过我们在纽约期间,多次穿行这条路到地铁站,道路上的车速明显比纽约其它地区要快,但是还是感到比较安全,或许最近有了一些改进。

 

 

 

纽约记(五)--- <wbr>"纽约市最方便的酒店"

皇后大道上的地铁站入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