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魁北克城记(五)---重访小尚普兰街

(2009-05-04 09:42:03)
标签:

旅游

分类: 游记

 

 

    走出上山的那条路,就来到上城的中心军人广场,这里也是魁北克旅游的集结地,几乎所有到魁北克旅游的团队都在这里分散和集中。

   我们首先来到广场附近的老市政厅大厦,2005年那次旅行,不知为什么我们没有找到这里。老市政厅是当年上城的政治中心,现在四门紧闭,似乎不对外开放,不知道做什么用。大厦的一侧就是刚才我们路过的拉瓦尔大学的旧校舍,它的大门就开在市政厅前的广场上。这所由拉瓦尔主教于1638年设立的魁北克神学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大学是北美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法语大学.有多位现代加拿大政要都出自这所大学,现在的蒙特利尔大学(法语)曾经是这所大学的分校。现在校园已经迁到新址,而这座著名的古典建筑现在成为神学院博物馆并对游人开放。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进去,只是在外面看看而已。

魁北克城记(五)---重访小尚普兰街

俯瞰小尚普兰街

    市政厅前的广场现在是一个小公园,公园的一侧面向圣劳仑斯河一侧面向圣查尔斯河,而老市政厅就坐落在两河交汇处的悬崖上。在当年的英法战争中,这里无疑是一座可以有效控制两河江面的炮台。可能是为了纪念当年那场没有打胜的战争吧,如今公园靠悬崖一侧的古老城墙边还特地陈列了一圈古炮,总有十几门,园内还有一座带雕塑的纪念碑,虽然我看不懂碑文上的法语说明,但我知道这座碑与周围的古炮都与当年魁北克城的那场战争有关,这也是纪念魁北克建城4百周年的一部分。

   顺着市政厅旁边的小路,我们终于来到位于下城的小尚普兰街,为了找这条街,我们曾围着下城转了一个大圈子。小尚普兰街据说是魁北克城开阜时最早最古老的街道,这条小街与附近的圣母教堂以及教堂前的皇家广场见证了魁北克城的发展历史。以后魁北克城的上层人物和政府、宗教机构迁居上城,这条狭窄、长长的小街就成为生活在下城穷人聚集的地方。如今街道的面貌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据说还保持着四百年前的样子,两边的仍然是与当年一样的低矮密集石木结构建筑,当然这大都是以后重建的。这里也不再是穷人生活的地方,而魁北克古城的精华之一,是旅游者必来之处。

   这条街也是老城中最著名的旅游购物街区,街边布满了咖啡馆、餐厅、时装店和精品店。在400周年城庆的日子里,街区被粉饰一新,庆典标志和各种装置艺术品挂满了各个角落。街上游人如梭,熙熙攘攘,咖啡馆内则气氛轻松散漫,仿佛停滞了时光。商店内出售当地艺术家设计的各种精致商品,店外还不时传来卖艺歌手悠扬地歌声。小尚普兰街的尽头,就是我们来时没有找到的通往江边码头的大路。而另一端有若干个出口,沿着其中的一条小路,就可以走到了皇家广场,广场的一侧坐落着著名的圣母教堂。从小尚普兰街到圣母教堂再到皇家广场这一段路是魁北克下城旅游的核心,也是所有到魁北克来的游客的首选。

    2005年我们到这里游览时,正是夏季法兰西文化节的高潮,街道比现在还要热闹,不但挤满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还有夹杂着许多当地人组织的节庆活动。身着18世纪服装的当街表演者与游人混在一起,真有一种时空倒转的感觉。这次可能是旅游季节已经接近尾声的缘故吧,这里已经显得冷清了一些,街上不但看不到身着古典服装的表演者,也少了几分热闹与喧嚣。不过小尚普兰街仍然是每一个到魁北克城旅游的人的必到之地,所以街上的游人仍然很多。我们顺着小街走了一段,在几个小店看了看,这里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商店里仍然是那些东西,客人还是以外来游客为主,只是街头没有了当年法兰西艺术节的热闹气氛。

魁北克城记(五)---重访小尚普兰街

太阳王路易十四

   从小尚普兰街转过来,我们前往圣母教堂和皇家广场,当年这座教堂与教堂前热闹的广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想我们刚从小尚普兰街转出来,猛然看到有一辆黑色加长林肯车从教堂旁边狭小的街口转出来,车头扎着的一朵大白花正对着我。当时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什么人在办丧事。不过我马上反映过来,这是一对新人的婚车,而不是我们中国人的丧事。这对新人大概刚在旁边的圣母教堂举行过婚礼。不过对于用白色的花来装饰婚车,我们中国人总是不习惯,当然欧洲人同样对我们结婚崇尚红色也表示同样的不理解,这大概就是所谓文化差异吧。可能是刚举行完婚礼,也不是做礼拜的时间,这座始建于1687年的维多利亚圣母教堂大门紧闭,好象没有人进出,我们也就没有进去。

    教堂前是的1608年兴建的皇家广场。2005年夏天我们来到这里时,这里正在举行一场模拟17世纪的拍卖会,广场上挤满了那个时代打扮的人,喧闹声,叫卖声,乱成一片,仿佛这是一场真正的拍卖会。拥挤的人群也使得我们没有机会浏览这个古老的广场。这次广场上没有那么多人了,整个广场显得很空旷,虽然远没有上次来那么热闹,也给了我们一个细细品味的机会。站在广场上环顾四周,由碎石铺成的广场确实不大,广场上也没有几个人,到是有几个在广场上一边演奏乐曲一边出售自己作品(CD片)的音乐家周围还有一些对此感兴趣的游客。在西方,艺术家在公众场合卖艺或摆摊出售自己的作品,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文明乞讨方式,这种街头艺术家,在蒙特利尔我看到一些,但是在魁北克城我到是第一次看到。广场四周的仍然是一些出售旅游品的商店,据说这里的招牌还保留着18世纪的风格,不过商店里的服务人员已经不再穿着当年的服装了(2005年法兰西文化节期间,这里的服务人员都穿着当年的服装,戴着三角帽和假发)。广场中间有一座路易十四的纪念碑,碑顶有这位太阳王的一尊头像。据说路易十四是十七世纪世界上唯一能与中国康熙皇帝齐名的君主,正是在他的推动下,法兰西帝国开始了在北美的殖民活动,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魁北克建城的今天。可惜他的子孙没有几个成器的,法兰西帝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衰落也就不足为怪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