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记 |
有绿色山墙的小屋(2)
我们到达小绿屋时已经是傍晚(这是导游故意安排的,因为这个时候人比较少),等待参观的人们仍然排着长长的队伍。这使我们感到很意外,因为在沿途的参观中很少看到这样人群爆满的场面。接待人员告诉我们,在旅游季节,这种情景是常见的,这里每天要接待几千名参观者,每年都要接待几十万人。当地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到王子岛不算到加东,不到安妮小绿屋不算到过王子岛”。的确,凡是来王子岛的人,几乎都要到此一游。
据管理人员介绍说,这所小绿屋,是蒙哥玛莉堂兄弟的家,作者虽然并没有在这里生活过,但是据说《安妮的绿色山墙小屋》所描写的故事背景,环境与这里非常相似,因此为了纪念这位加拿大著名的女作家,加拿大政府于1937
我们进入游览区后首先看到的是一座19世纪风格的农家院子,院子靠大门一边是一排房舍,那里是牛棚、谷仓和面包房,看的出主人还是小有财产的。现在这里仍然陈列着当年的劳动工具,大门内还有一头奶牛的模型,院子里停着一辆木轮车,那是供人们拍照用的。里
19世纪的农家 |
那座绿色山墙的小屋坐落在院子里的一块台地上,整个建筑呈现着19世纪末典型的农家风格,看到它使我想起英国电影《大卫.科波非尔》中科波非尔出生的地方,其风格是非常类似的。看的出房子曾得到很好的保护,历经几度修缮,至今仍然十分完好。房子周围是大片的草地和花木,不知这是否当年的样子。这是一座两层木结构的小楼,屋顶、门窗均为绿色,只有外墙体是白色。房屋内部按照故事所描绘的样子细致入微地再现了小说中主人公安妮以及马歇、马利拉的房间,令人感到他们仿佛是实际存在过的人。沿狭窄的楼梯上到二层,可以看到模拟小说描写陈列的安妮的卧室。房间不大,但设施非常齐全,地毯、窗帘、柔软的床和家具看起来都非常典雅,不像是贫苦农家的生活。床头的小桌上放着未织完的毛线织品,摊开的书,仿佛小主人刚刚离去。楼下厨房是全家人吃饭、聚会的地方,长方的餐桌上还放着古老的器皿,仿佛用餐的人刚散去。取暖用的铁炉子横卧在中间,上面标明的出产年代是18**年。我没有看过小说,不知道小说中描写的生活是否如此,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19世纪加拿大农家的生活,按即使按现在的标准看,除了没有20世纪后出现的一些近代化设施外,当时他们的生活还是非常富足的。
紧靠着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遗址,就是作家家族的墓地,作者的墓也在这里。墓地实际上就是立这几块墓碑的绿色草地,像是一座小小的公园。看来作家家族葬在这里的人也不是很多。作家的墓很容易被认出来,一来她横卧的碑石比其它的墓碑略为大一些,碑文上有她的名字和生卒年月,二来她墓前的草地上围种有一片鲜花,碑前也有参观者献的鲜花,在不大的墓地中很容易被辨认出来。由于墓地已经成为加拿大重点保护的对象,所以在墓碑旁边加拿大政府还在她的树立了一块保护标志和说明。这就是这位世界著名作家墓地与她的家人墓地的唯一的区别。想起国内常某些地方为一些出生于本地的名人或非名人所修的类似陵墓似的墓地,感到十分没有必要,这些著名人物即使生前非常有名,但是他们仍然也只一般人中的一分子,他们如果活着也未必同意这种做法。
作家种满鲜花的墓地 |
我们从墓地出来,沿着公路边的小路往回走,使我非常惊讶的是这条小路竟然是用粗大的方木铺成的,走在上面给人一种温暖、有弹性的感觉,与我们在大城市所走惯了的那种用方砖和水泥铺就的冰冷的路面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有绿色山墙的农家小屋、阴森的魔鬼小路、长满鲜花的墓地、温暖、有弹性的木头铺就的小路,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安妮的绿色山墙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