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游记 |
夏日的夏落特敦
夏落特敦城(Charlottetown)是爱德华王子岛的省府,城市不大,只有三万人口,有的书上将她称为夏落特敦镇,其实也不为过,因为在国内,即使是镇,也是一个不大的镇。
我们的车停在省议会大厦的后面,这里有一个小广场,广场边有一条专门供游人参观、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小街,街上有几辆18世纪的马车,车上坐着带着三角帽,穿着18世纪仆人制服的赶车人。更有意思的是,这条不长的小街上还不时能看到有几位穿着18世纪服装的妇女走过,当然这是旅游当局故意安排的。在大厦后广场也有几位穿着18世纪服装的大妈级的导游在为一些游客讲述着这座用红砂岩建造的大厦的历史。在这座古老的大厦的后花园,在充满历史感的小街上,在几位古老装束的大妈身边,真是给人一种时空倒置的感觉,仿佛我们又回到18世纪的加拿大。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听导游讲解,直接进入了大厦。这座大厦之所以著名就是因为这里是加拿大联邦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地,因此也被称为加拿大建国之地。这座大厦建于1847年,虽然内部已经经过了现代化改造,但大厦的内外总体风格还保持了原样。这里完好地保存着当年联邦的决策者们开会的房间和设施供游人参观凭吊,同时还可以看到一部讲述加拿大联邦历史的电影,里面详细介绍了当年加拿大四省建立联邦的过程。在大楼内部同时还按原样陈列着当年爱德华王子岛省议会议员们开会的座位和办公的陈设。这里现在还是省议会的所在地,有一部分是不对外开放的。
已经是接近中午时分,我们坐在小广场的木椅子上休息,突然听到一阵熟悉的中国锣鼓声。在遥远的大西洋能听到家乡的锣鼓,感到非常亲切,我们立刻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过去。原来在议会大厦附近的一个小露天剧场上正在演出,可惜我们赶到时锣鼓声已经停止了,跳中国舞蹈的演员刚谢幕。
我们看到这场演出就是加拿大政府资助的,演员是来自加拿大各地的(估计许多的放假的学生),节目以加拿大的民间歌舞为主。由于加拿大是移民国家,间或也有东方风味的节目。我们在远处听到中国的锣鼓就是其中之一,据说是由来自其他省份的华裔学生自己组织演出的秧歌。
演出的露天剧场并不大,舞台在剧场的前部,观众围坐在场地中央和四周的台阶上,大约有几百人,并没有人卖票,也没有人收钱,全部演出都是免费的。我们也混在当地观众里面坐下来看了几个节目,其中有话剧,也有歌舞,虽然听不懂,但知道话剧是一部讲述加拿大历史的童话,歌舞是民间歌舞。演出或许并不专业,在演员演的很认真,从观众席中传来的阵阵笑声和掌声中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演出是非常受欢迎的。在演出结束时长时间的谢幕和观众的热情深深的感染了我,在国内很久没有看到这样受欢迎的平民化的公益性演出了,想不到在这里感觉到艺术和人民的密切关系,哪怕是水平不那么高的艺术。
我们的旅游团平时是不管饭的,中、晚饭一般要自己解决。我们在连续吃了几顿面包加咖啡之后,非常想吃一顿中餐,经导游的指点,我们在省议会前的丁字路口找到一家广东饭店。在远方异国的街道上,蓦然看到门前梅花餐馆四个金色的中文标识,感到特别亲切。没有想到在这个偏远的小城市,也能顺利的找到一家中国餐馆,真是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餐馆。
这家餐馆是一个广东人开的,饭店不算太大,但很干净,内部布置也基本按西餐的规矩排列,我们想找一个圆桌也没有,只好选择了一张长桌。大概由于长期受环境影响的缘故,所谓广东菜也基本西化了。我们点了四个名称不同的菜如炒西芹、宫爆肉丁之类,但端上来的菜无论是配料还是颜色、口味几乎都是一样的,如果不看菜名,会以为是四种一样的菜。上来的米饭也是浅浅的一盘,如同是一盘菜,以后经我们要求后,才又加了一些。饭中我们与老板闲谈,他到是说的一口地道的普通话,并没有广东话的味道。谈话中我们知道他在这里居住已经有许多年了(似乎是第二代),父辈确实来自广东,但自己却没有回去过。这个饭馆是从他父辈手里传下来的,在这里开了有几十年了,当时这里并不热闹,近十几年旅游的人多了,才好起来。本地的华人不多,平时来这里吃中餐的除了华人游客就是不多的几个常客,因此这里平时以供应西餐为主,还有一些上班的人来这里吃工作餐,特别是在旅游淡季。
离开餐馆,我们也就乘车离开了这个安静的小城。在行进的车上,我闭上眼睛休息,眼前似乎飘过那古老的大厦、参加过三次战争的士兵、恬静的街道、流动着18世纪风情的小街、来自远方的梅花餐馆、充满着现代活力的露天演出,像一幅活动的风情画长久的停留在那里,久久不能散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