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豆食品植入你的每日生活

标签:
美国我的餐盘大豆食品健康豆浆大豆酸奶大豆冰淇淋大豆甜品 |
分类: 专家解析 |
http://www.cnfood.cn/infouploadimg/1208/1343886327.jpg
25招教美国人将大豆“植入”一日三餐
2011年6月,美国农业部发布了新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其图示模型——“我的餐盘”,豆类食品在“餐盘”里占据了十分重要的比例。并推荐了享受大豆食品的25种途径,意图将大豆食品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植入”美国人的膳食中。
这25招包括:1.清晨将早餐谷物倒入豆浆中;2.在果汁中加入大豆蛋白粉;3.用大豆酸奶和新鲜水果制成冻糕;4.享受清凉的大豆冰激凌,并可以用来请客;5.将大豆坚果作为零食小吃;6.将毛豆撒在沙拉上;7.自制比萨时可将大豆奶酪涂抹在顶部;8.一顿简单的晚餐——意大利蒜蓉大豆面;9.享用豆浆或大豆酸奶冰沙;10.以豆浆为原料制作松饼或饼干;11.豉油煎饼;12.用豆浆制作传统甜点,如柠檬酥皮馅饼;13.用大豆奶酪调制的玉米片招待你的客人;14.以大豆素肉饼制作汉堡包和热狗;15.将菠菜大豆奶酪卷作为开胃菜;16.将大豆薯片和饼干混合后的小食作为派对上的零食;17.鹰嘴豆、黄豆和青豆制成的三豆沙拉;18.将豆腐融入鳄梨泥中做开胃菜;19.用熟大豆和蒜茸蛋黄酱制作一款健康的三明治;20.制作泰国豆腐串烧似的美食;21.用豆浆制作奶油调味料;22.低脂肪的美味碎层大豆千层面代替普通的千层面;23.想要吃油炸食品和奶酪时选择吃油炸豆腐棒;24.享受烤玉米豆饼;25.用马铃薯玉米大豆浓汤替代一般的玉米浓汤。
随着这25种享受大豆食品的途径的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豆食品进入了美国人的饮食生活。
美国把4月定为国家大豆食品月,在这个月里,北美豆制品协会的(SANA)的多个会员都提供多种美味豆制品的优惠券和折扣,以鼓励和促进消费者去购买大豆食品。这些方式,让大豆食品在美国一日三餐中越来越普及。
西方国家为什么积极鼓励吃大豆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如此积极地鼓励居民多吃大豆,是基于其面临的健康问题和大豆食品的价值。由于饱和脂肪、热量摄入过多,膳食不平衡,发达国家面临生活方式疾病如肥胖、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高发、增长迅速的问题,而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及高盐的膳食结构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倡吃大豆食品替代动物性食品,既可以提供优质蛋白,又可以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研究证实,作为低脂肪膳食的一部分,每天摄入25克大豆蛋白,可以降低心脏病发生的风险,该健康声称1997年获得美国政府批准,并用于积极倡导公众消费大豆食品。
“我的餐盘”附带的25种享受大豆食品的途径,则是将健康指导更为细化,让健康饮食真正融入生活,从而改善健康的危机。
中国居民需要增添大豆食品吗
在中国,自古有大豆食品的消费习惯。但是近年来,据营养专家调查研究,人们的膳食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大豆蛋白与高脂肪动物蛋白的比例在减少。致使面临和发达国家一样的生活方式疾病问题,肥胖、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发病率迅速增长,尤其是在经济繁荣城市更为突出。在近日北京发布的健康白皮书中,北京30岁以下成人男性的高血脂生生率已达到58%。这一心脏病的高危因素的数据显现了都市年轻人堪忧的健康状况。平衡膳食,摄入大豆食品替代过多的动物性食品是改善的措施之一。
据统计,我国居民的大豆食品摄入量近年来始终徘徊在平均每天每人20克大豆(以干豆计)的水平上,豆腐、豆浆等传统大豆食品的人均日消费尚不到15克,远低于《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提出的每人每天30—50克大豆的推荐摄入量。
对照美国的25招,我们不妨看看中国人的一日三餐应怎样将大豆食品植入其中。早餐一杯豆浆,可以加上蔬菜水果,打成豆浆果汁;用“中国奶酪”腐乳涂抹在面包上,做个腐乳三明治;在正餐菜肴中加入一个含豆食品的菜,如豆腐砂锅煲、豆渣南瓜饼;煲鱼汤的时候,加入豆浆,做一道汤色奶白的豆腐鲩鱼汤、豆浆海鲜汤;用豆浆煮粥;用豆浆替代白水蒸米饭;把豆腐干、炒豆子作为休闲零食;选择加入豆粉的饼干和面条;选食用大豆蛋白制作的大豆酸奶和大豆冰淇淋……
食品产业界得为大豆“植入”做点什么
如此对比会发现,中国居民食用大豆食品不足,原因一是健康意识不足,二是选择的形式远不够丰富。
面对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和求新求变的消费特点,要想让公众提高摄入大豆食品的量,就必须让消费者摄入大豆食品的途径丰富且方便易得。这要求食品产业界加大大豆食品产品开发力度,如利用大豆粉、大豆蛋白、豆渣等作为配料加工的食品还非常有限,市场上大豆酸奶、大豆冰淇淋、大豆甜品(如大豆布丁)的产品几乎还是空白。面粉与大豆粉混合,制成各种主食如面包、馒头、面条、饺子皮和馄饨皮等,可以改变传统大豆制品(豆浆、豆腐、豆制品等)不能作为主食的局限,但目前开发还不足。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观念尚显保守,缺少走出区域市场的思路,同时也缺少渠道建设的信息来源和贸易沟通平台,这使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大豆食品品种,仍埋没在“民间”,没有走上更多现代人的每日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