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烟火气中呈现诗意美食(上)

标签:
苏秋成冯恩援舌尖上的中国中国烹饪协会味道中国朱乐贤张铭欢 |
分类: 杂谈 |
http://www.cnfood.cn/infouploadimg/1206/1339554950.jpg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云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5月14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夜晚时段开播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没有豪华盛宴、绝技比拼,普通劳动者、特色食材美食,在高清的画面中呈现出别样的诗意的情感与气质。为何小小舌尖能够深深触动国人柔软的心灵,让观众的口水与泪水齐飞?由中国烹饪协会联合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主办、中国烹饪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承办的《舌尖上的中国》饮食文化研讨会于6月7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烹饪协会会长苏秋成,《舌尖上的中国》执行制片人朱乐贤、执行总编导张铭欢,中国烹饪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邢颖以及赵珩等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做了深入研讨。
《舌尖上的中国》诞生揭秘
苏秋成透露,2011年6月,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有关人员来到中国烹饪协会,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当时的暂定名为“舌尖上的旅行”)的拍摄,希望得到协会的支持。常务副会长冯恩援代表协会表示全力支持拍摄工作,并委派副秘书长边疆、乔德林负责与摄制组进行联系、沟通等工作。
很快,协会就组织了8名北京的烹饪专家与摄制组就拍摄方案进行座谈,提出了许多好的设想和建议,进一步充实、完善了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脚本。在此后的近3个月里,协会为配合摄制组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先后与全国十七、八个省、市、自治区的协会、企业和专家进行联系、沟通,落实了摄制组在各地进行采访、拍摄任务。各地协会、企业和专家竭尽全力协助摄制组进行采访、拍摄。
经过近1年的努力,中央电视台终于以全新的视角,通过对特色食物的美味探索,揭示当下中国人与食物的各种微妙关系,重视故事的呈现、人物的描写,拍摄出一部在全国各个层面都引起轰动的大型美食纪录片。
2010年春节期间,央视科教频道采纳协会的建议,从全国挑选了10个最具影响力的厨艺世家,拍摄并播出大型纪录片《美食世家》,同样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
苏秋成表示,《舌尖上的中国》有了良好的开端,中国烹饪协会将努力探索弘扬饮食文化的新路径,不断顺应社会潮流,让饮食文化成为主流文化,适应百姓的需求,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语、看得明白的画面来进行广泛的表达和传递。今年,协会将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年度6项核心业务之一,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朱乐贤代表央视纪录频道和《舌尖》剧组以及总编导陈晓卿,介绍了节目制作的初衷和前期的想法。首先,陈晓卿非常热爱美食。2000年拍摄7集《味道中国》时,摄制组切实感受到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见识了许多烹饪大师的精湛技艺。《味道中国》主要在7个城市里的餐馆拍,不是很全面。当时编导们意识到中国美食和中国文化的联系,比如思乡和美食常常联系在一起,在《味道中国》中就已经有了专门讲述。这一次《舌尖上中国》则很好地体现了思乡和中国人的情感和中国文化的联系。
朱乐贤说,《舌尖上的中国》最初设定的目标,就是希望制作高端的、贴地气的美食类节目。以往的美食类节目像导游类的节目一样,换一个地方介绍一道菜,感觉就是生活服务类节目,不能呈现更多深层次的美食文化。当时央视也有一个相对低端的美食节目叫做《行走的餐桌》,就是去各地介绍美食。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美食类节目是纪录片的重要类型,在中国,第一次用高清设备拍摄,第一次投入了这么大资金,去了80多个地方制作美食纪录片还是第一次。
《舌尖上的中国》在展现中国饮食文化的同时,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传统变化中的中国。要求与观众有情感的共鸣和认同,是拍摄之前所有创作人员的一个共识。第五集里有一段话,“城市之间能用来区分的似乎只有饮食习惯和弥漫在街市上空的气味”,这是很好的解读,区分不同城市之间的标志到底是什么?建筑都一样,街道也一样,可能最重要的就是美食了。
张铭欢说,在片子拍摄过程中,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尊重食物、尊重生命、尊重生活”。他回忆,中国烹饪协会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其中有一本1995年出版的《烹饪辞典》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本辞典目前市面上已经见不到,其中对很多食材都做了很准确的描述,让摄制组收获很大。在中国烹饪协会组织召开的座谈会上,专家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很多专业知识。除此之外,一位大师说,他的妈妈是外地人,来北京以后,每年都希望吃到家乡邮寄来的咸鱼。还有的大师说,女儿高考那天早上就想吃爸爸做的一顿饭。通过这些,编导组感觉所有的食物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片子必须要呈现中国人的美好气质和精神。张铭欢最后强调,不仅是《舌尖上的中国》,还是以后制作的任何电视片,电视台、包括创作者都离不开行业组织、社会大众、专家学者的支持,传播文化不是电视台一家的事,是大家共同的事,只有一起努力,才能产生好的结果,让观众满意!
朱乐贤认为,《舌尖上中国》能够获得如此高的社会影响力,主要是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接地气,和普通百姓联系在一起,和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二、用中国的味道营造了五十多个精彩的故事;三、将美食与中国人的气质联系在一起,从一个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坚韧、勤劳;四、拍摄了八十多个地方,在有限的篇幅里尽可能展现深厚的中国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