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发:应试生考前“打吊瓶”补充能量不靠谱

标签:
高考生湖北打吊瓶补能量氨基酸食物多样清淡为主健康 |
分类: 专家解析 |
来源:中国食品报 时间:2012-5-15 |
http://www.cnfood.cn/dzb/Iheeo_pic/2012051637978345.jpg 近日,湖北孝感一中高考班学生复习时集体打吊瓶一事引起热议。在该中学高三某班,晚间教室内灯火通明,教室半空中拉上了铁丝,挂着很多吊瓶,不少同学正在一边复习一边打吊瓶,一个班有20只吊瓶之多,场面颇为壮观。学校解释称,学生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高考生学习紧张、用脑多,容易疲劳,这样注射氨基酸真能达到补能量的效果吗?那么,市场上常见的口服氨基酸是不是会对紧张复习中的学生有帮助呢?在通过膳食补充营养上,高考生这一人群应注意些什么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注射氨基酸不能补能量 学校为高考生提供氨基酸输液的原因是,补充能量。但专家分析,静脉注射氨基酸并不能起到补能量的作用。 学生营养专家、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介绍说,考生备考所花时间及精力都较大,机体能量消耗可能会稍高于平常,但机体所需能量60%—70%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类,20%—25%来源于脂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类,机体只需它提供约10%—15%的能量,所以氨基酸的主要作用并不是补能量。如果学生们真的缺能量,首先应考虑是不是碳水化合物如主食类的食物摄入少了。人体内的氨基酸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和多肽,也可以转变成某些生理活性物质,能量供应是次要功能。如果用蛋白质提供主要的能量,就好比把红木当柴烧,而不是做家具,既不合理又不经济。 马冠生告诉记者,身体健康的学生,通过正常膳食不但可以满足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盲目输氨基酸,可能会超过机体对氨基酸的用量,机体用不了那么多,就得代谢掉,那么在代谢过程中还会产生有害物质,加重肾脏负担,有损健康。 除了营养方面的风险,还有安全方面的风险。北京营养师俱乐部理事长王旭峰提示,打吊瓶补充的氨基酸完全可以通过食物摄取,且方便、安全、经济。教室里存在卫生隐患,除了增加感染机会,若无专门的医护人员,可能出现滚针、气泡进血管等问题。一边学习一边打,易分散注意力,并增加心理负担。 据介绍,氨基酸注射液临床上主要用于大面积烧伤、创伤及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下需要大量氨基酸合成蛋白质修复机体组织,或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不能自行消化吸收食物营养、出现蛋白质缺乏的病人,或出现恶病质、免疫功能严重下降者。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教授刘燕萍补充说,即使是临床病人,能通过膳食摄入营养的,也不建议依赖静脉营养,何况是身体健康的学生,更不提倡输营养液了。 氨基酸口服液如同羽绒服外的棉背心 一些家长了解到氨基酸注射有风险,转而考虑给孩子选择氨基酸口服液。一些商品宣称,服用氨基酸可以提高精力、提高免疫力,进而提高学习能力,特别是酪氨酸、色氨酸等,能缓解压力,避免焦虑,稳定情绪。还有一些食品中强化了赖氨酸等。一些家长认为食用了这些强化氨基酸的食物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体力恢复。这些效果确实吗?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学生营养室副研究员杜松明介绍说,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余种,其中有9种是体内不能合成或是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或其他外源途径获取的,被称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形成一定的比例,才能被机体充分地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蛋白质所含各种必需氨基酸全面且比例接近人体氨基酸需要的比例,即为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虾、豆制品都是富含优质蛋白的食品。合理膳食就能满足机体对各种氨基酸的需要。额外补充某种氨基酸,如果不是按照比例地补充,人体不一定能充分利用,可能会浪费掉。某种食品里强化某种氨基酸,大部分是因为这种食物本身氨基酸不全面,如米、面等谷物,强化某种氨基酸是为了补齐这种氨基酸,提高食物整体营养的生物利用率。而不是说人体对这种氨基酸特别缺乏,需要特殊补充。 营养师刘艳萍非常形象地将氨基酸口服营养液比喻为冬季里羽绒服外面的棉背心。膳食营养是羽绒服,是御寒的主要保障,口服液是棉背心。有了羽绒服,加上棉背心更暖和,可能对体质虚弱、病后康复的人更管用;不加也行,有的人加了可能还嫌热。没有羽绒服,光用棉背心可是不行的。 食物多样 清淡为主 三餐规律 既然合理膳食这么重要,学生考前应该如何科学饮食呢?马冠生表示,考生膳食应该食物多样,清淡为主,注重早餐。备考期间天气转热,考生用脑多,脑部供血需求大,容易出现消化能力差、食欲差的情况。为了避免消化不良,少吃或不吃含糖和脂肪高的食物如含糖饮料、糖果、油炸食品;不吃或少吃冷饮,家长可以准备一些绿豆汤、凉白开水、新鲜水果为学生解渴。家长应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就餐环境,在进餐过程中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 在复习、考试期间可多选用鸡蛋、鱼虾、瘦肉、牛奶、豆腐、豆浆等,每天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吃些粗杂粮。这些食物能提供学生们在紧张备考时大脑和机体所需的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铁等重要营养。 三餐安排有度。要特别重视吃好早餐,早餐应包括四类食物——谷类、动物性食物(鸡蛋、肉类)、奶类或豆制品以及蔬菜水果。午餐可以选择2—3种蔬菜,荤菜可以选择鱼、瘦肉类或是鸡肉,主食要充足,保证足够的能量,注意粗细搭配。另外,再吃点水果。晚餐以清淡为主,可选择粥类,菜可以选择豆制品及蔬菜。 营养师刘艳萍提示,没必要特别改善孩子的饮食,按照平常的均衡膳食原则安排就可以,对考生们来说,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十分重要,避免吃生冷油腻、口味太厚重的食物,防止消化道不适。 |
http://www.cnfood.cn/dzb/Iheeo_pic/2012051637978345.jpg
近日,湖北孝感一中高考班学生复习时集体打吊瓶一事引起热议。在该中学高三某班,晚间教室内灯火通明,教室半空中拉上了铁丝,挂着很多吊瓶,不少同学正在一边复习一边打吊瓶,一个班有20只吊瓶之多,场面颇为壮观。学校解释称,学生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高考生学习紧张、用脑多,容易疲劳,这样注射氨基酸真能达到补能量的效果吗?那么,市场上常见的口服氨基酸是不是会对紧张复习中的学生有帮助呢?在通过膳食补充营养上,高考生这一人群应注意些什么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注射氨基酸不能补能量
学校为高考生提供氨基酸输液的原因是,补充能量。但专家分析,静脉注射氨基酸并不能起到补能量的作用。
学生营养专家、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介绍说,考生备考所花时间及精力都较大,机体能量消耗可能会稍高于平常,但机体所需能量60%—70%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类,20%—25%来源于脂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类,机体只需它提供约10%—15%的能量,所以氨基酸的主要作用并不是补能量。如果学生们真的缺能量,首先应考虑是不是碳水化合物如主食类的食物摄入少了。人体内的氨基酸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和多肽,也可以转变成某些生理活性物质,能量供应是次要功能。如果用蛋白质提供主要的能量,就好比把红木当柴烧,而不是做家具,既不合理又不经济。
马冠生告诉记者,身体健康的学生,通过正常膳食不但可以满足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盲目输氨基酸,可能会超过机体对氨基酸的用量,机体用不了那么多,就得代谢掉,那么在代谢过程中还会产生有害物质,加重肾脏负担,有损健康。
除了营养方面的风险,还有安全方面的风险。北京营养师俱乐部理事长王旭峰提示,打吊瓶补充的氨基酸完全可以通过食物摄取,且方便、安全、经济。教室里存在卫生隐患,除了增加感染机会,若无专门的医护人员,可能出现滚针、气泡进血管等问题。一边学习一边打,易分散注意力,并增加心理负担。
据介绍,氨基酸注射液临床上主要用于大面积烧伤、创伤及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下需要大量氨基酸合成蛋白质修复机体组织,或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不能自行消化吸收食物营养、出现蛋白质缺乏的病人,或出现恶病质、免疫功能严重下降者。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教授刘燕萍补充说,即使是临床病人,能通过膳食摄入营养的,也不建议依赖静脉营养,何况是身体健康的学生,更不提倡输营养液了。
氨基酸口服液如同"羽绒服外的棉背心"
一些家长了解到氨基酸注射有风险,转而考虑给孩子选择氨基酸口服液。一些商品宣称,服用氨基酸可以提高精力、提高免疫力,进而提高学习能力,特别是酪氨酸、色氨酸等,能缓解压力,避免焦虑,稳定情绪。还有一些食品中强化了赖氨酸等。一些家长认为食用了这些强化氨基酸的食物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体力恢复。这些效果确实吗?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学生营养室副研究员杜松明介绍说,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余种,其中有9种是体内不能合成或是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或其他外源途径获取的,被称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形成一定的比例,才能被机体充分地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蛋白质所含各种必需氨基酸全面且比例接近人体氨基酸需要的比例,即为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虾、豆制品都是富含优质蛋白的食品。合理膳食就能满足机体对各种氨基酸的需要。额外补充某种氨基酸,如果不是按照比例地补充,人体不一定能充分利用,可能会浪费掉。某种食品里强化某种氨基酸,大部分是因为这种食物本身氨基酸不全面,如米、面等谷物,强化某种氨基酸是为了补齐这种氨基酸,提高食物整体营养的生物利用率。而不是说人体对这种氨基酸特别缺乏,需要特殊补充。
营养师刘艳萍非常形象地将氨基酸口服营养液比喻为冬季里羽绒服外面的棉背心。膳食营养是羽绒服,是御寒的主要保障,口服液是棉背心。有了羽绒服,加上棉背心更暖和,可能对体质虚弱、病后康复的人更管用;不加也行,有的人加了可能还嫌热。没有羽绒服,光用棉背心可是不行的。
食物多样 清淡为主 三餐规律
既然合理膳食这么重要,学生考前应该如何科学饮食呢?马冠生表示,考生膳食应该食物多样,清淡为主,注重早餐。备考期间天气转热,考生用脑多,脑部供血需求大,容易出现消化能力差、食欲差的情况。为了避免消化不良,少吃或不吃含糖和脂肪高的食物如含糖饮料、糖果、油炸食品;不吃或少吃冷饮,家长可以准备一些绿豆汤、凉白开水、新鲜水果为学生解渴。家长应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就餐环境,在进餐过程中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
在复习、考试期间可多选用鸡蛋、鱼虾、瘦肉、牛奶、豆腐、豆浆等,每天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吃些粗杂粮。这些食物能提供学生们在紧张备考时大脑和机体所需的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铁等重要营养。
三餐安排有度。要特别重视吃好早餐,早餐应包括四类食物——谷类、动物性食物(鸡蛋、肉类)、奶类或豆制品以及蔬菜水果。午餐可以选择2—3种蔬菜,荤菜可以选择鱼、瘦肉类或是鸡肉,主食要充足,保证足够的能量,注意粗细搭配。另外,再吃点水果。晚餐以清淡为主,可选择粥类,菜可以选择豆制品及蔬菜。
营养师刘艳萍提示,没必要特别改善孩子的饮食,按照平常的均衡膳食原则安排就可以,对考生们来说,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十分重要,避免吃生冷油腻、口味太厚重的食物,防止消化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