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总是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会说,但却不敢说。论其原因,无非就是要么不会说、要么不敢说、要么懒得说。但学习语言不得不说,这可是急坏了我,学生哪里知道老师不是怕他们不说而是怕他们不说。知道了他们不说的症结所在,就得对症下药,让他们会说、敢说、愿意说。这就需要多管齐下:
1、英语课内,教师管下,培养语感,学会说
朱光潜先生说:“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走进教室,就不说一句中国语,借助眼神、手势、音调、动作、图片等等作辅助,专心听,然后学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英语老师要做好表率,在英语课堂上尽量要多说英语,也许学生开始听不懂我说得是什么,但是我借助自己的眼神、肢体语言、音调等辅助手段,让学生学会去猜并学着去说。此外,我还注意在课堂上创设和西方文化贴近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们在体验西方人生活的过程中不由自主的说出了英语,练习了英语口语,从而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用英语来思考英语,这一点是学习英语的重要举措。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我尽量用英语释义,因为我觉得用一种语言去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反而易产生语义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歧义。因此,我一般是这样做得:在教单词“mother”时可用“Mum”一词解释,教“father”可用“Dad”来解释,教“All
right”可借助“Yes”等词表示,教句子What’s your hobby?时,我借助What do you like
doing?来解释,不仅仅学生清楚明了,我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汉语翻译不恰当而误导学生。我还经常用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先生的话“I enjoy losing face
!——我热爱丢脸!
I enjoy making mistakes!——我热爱犯错误!”来鼓励他们。
2、小组评比,大家合作,愿意说
课堂上学生主动说和被动说是两码事,有些学生会说懒得说。为了调动他们说英语的积极性,我在所教班级实行了英语课堂评比。把学生分成若干人一组的若干学习小组,学生的水平层次搭配比例一般为
1:2:1,我让小组之间在课堂表现上产生竞争,并告诉他们“组员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任何人的表现都关系到周末作业是增还是减,我们一周一评比。”
其中课堂表现一项占了评比的很大一部分分值,由课代表在上课前,在黑板上分出8个小组,老师根据大家回答问题的次数、质量、纪律来加减分,最后由各组组长统计分数,写在评价表上。评比活动开始之后,每个班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上英语课懒得说的学生也能把手高高举了起来,不会的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敢开小差了,遇到难读的单词和句子,也不像之前那样“自暴自弃”了,开始不停向组员请教。英语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3、培养勇气,鼓励学生,敢说
课上40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课堂远远是不够的。
英语学习不应该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多听、多看、多模仿、多阅读、多交流,这都是
在积累。我是这样做的:适当有任务地布置学生朗读课文、阅读学英语》报报刊上的小儿歌和故事并复述、或者准备一个简短的对话,在下节课课前5分钟让他们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并且把相应的分加在英语课堂评比表里,以此鼓励。就这样时间一长,学生们不仅仅练习了英语的口语表达,并且锻炼了胆量。
总之,为了让学生大胆说英语,我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多管齐下。但是培养学生学习说英语的好习惯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的交际,而不是“鹦鹉学舌”,因此我还需要继续摸索与探讨,让学生真正的拥有说英语的好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