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麟解读“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听完泪目

上一轮关于人生排序的问题刚刚结束,父母代表团一致认为“孩子”应该在自己之前,而Papi酱则的观点“自己”“伴侣”“孩子”“父母”,引起了网友的争论。
人生排序
01
而最近在《我家那闺女》节目中,焦俊艳邀请了演员高亚麟一起用餐,饭间聊到“婚姻”,焦俊艳问“你觉得人为什么要结婚呢?如果比如说,我是独立的个体,我没有爸妈,没有亲戚朋友,没有亲人对自己的诉求,正是有他们的期望,我希望做一个在他们眼里看来相对更好的人,所以有些事情我不敢。”
而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到底是要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还是“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相信很多人都跟她一样面临着这个问题,那高亚麟的回答对每一个人都有意义。
他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你看不见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亡。”
这句话来自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高亚麟在这句话的基础之上解释了“为什么父母喜欢逼婚,还总是唠唠叨叨?”
因为他们看到了死神,所以他们想完成那些没完成的,当你看到死神之后,,你老怕那个步子赶不上。
听完这些话,焦俊艳陷入了沉思,而现场的父亲们也表示赞同,谈话最后,一直拒绝婚姻的焦俊艳竟意外地说“对婚姻萌发了一些希望之芽”。
马尔克斯说:有父母在的时候,死亡是抽象的。所以等到我们直面死亡的时候,死亡具体又直观。
02
就在2018年9月,63岁的歌手费玉清突然宣布退出歌坛,随后在网络上晒出自己的亲笔信,轰动整个乐坛。
他在信里说
“当父母都去世后,我顿失了人生的归属,没有了他们的关注和分享,绚丽的舞台让我感到孤独,掌声也填补不了我的失落,去到任何地方演出的地点都让我触景伤情;我知道是我该停下来的时候了,停下来我才能学习从容的品味人生。”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世只剩归途。
相信收获无数粉丝和掌声的歌手费玉清应该是有同感,那种失落和孤独是鲜花掌声都填补不了的。当我们从隔着帘子看生死变成直面生死的时候,人生观必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开始思考“我的人生还有多长”“我还有多少事情没有做完”“我要看着我的孩子XXXX”。父母在时,总觉得时间充分,可以慢慢享受,那个时候对于死亡的认知是抽象和模糊的。而父母不再之后,帘子不存在了,我们不得不开始直面具体又直观的死亡,无论它是丑陋的、凶恶的,都只能独自承担,那样的孤独可不是多少掌声和鲜花都填补不上的嘛。
03
之前有位50多岁的学员,在课程中做情绪释放和表达的时候,回忆起她最伤心的时刻,就是她的妈妈去世的时候,她趴在地上哭得像个孩子一样,嘴里一直嘟囔着“我没有妈妈了,我没有妈妈了”。看着一个年过半百,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的人在面对母亲离世时依旧会像个孩子一样害怕,会觉得自己瞬间成为了没有妈妈的孤儿。那一刻我不太理解,现在已经全然了解了。
看到这些相信很多人跟焦俊艳一样,也会陷入沉思,我们突然间会开始理解父母的焦虑,父母的唠叨,父母对我们的逼婚、逼育。可是我们真的要放弃掉自己的生活节奏,自己的人生规划,去接受这一切吗?
不!
面对死亡,父母有紧迫感,有牵挂孩子的动力,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内在驱动力,内驱力,但是并不代表着就可以拿着这个来控制孩子的言行。隐藏的内驱力是合理的,但外显到行为上就不一定是合理的了,因为内驱力和外显行为并不是完全一对一的关系。
04
人都有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促使我们去创造,去积极争取更好的生活,而死本能促使我们走向黑暗和死亡,促使我们去破坏。如果说因为死本能的存在,而去破坏社会、杀人,这些外显行为显然是不合理也是不合法的。
同理,我们理解父母的紧迫感,也愿意理解父母因此而产生的唠叨和逼迫,但是这些唠叨和逼迫不应该成为一个不得不接下的重担,直接砸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不得不面对“接受,就是孝”“不接受,就是不孝”这样奇怪的选择。作为孩子,当我们了解了父母言行背后的内驱力,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而至于要不要全盘接收,则是我们双方需要共同去探讨的事情。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事情并不是只有对错。孩子选择“活出自我”或者“活成父母希望的样子”都没有对错,因为只有双方认可的结果才是双赢的结果。所以沟通、协商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方案。
最幸福的老人,不是看着儿女活成了父母希望的样子,而是父母和子女各自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闲谈中,听陶老师聊过她父母的故事,之前,在她工作之余想要回家去看望父母的时候,父亲总会说“你先别回来了,我跟你妈妈要去旅行,已经安排好了的。”这种情况不止一次的出现,听的出来,陶老师很高兴父母可以按照他们喜欢的样子来活,而至今未婚的她也不用遭受父母的逼迫,这就是幸福,父母和子女共同的幸福。
前一篇:你就是爱情本来的模样
后一篇:2019年0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