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之舞】妈妈抱抱,妈妈抱抱我!

标签:
抱抱妈妈亲子关系和谐家庭健康家庭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HHFamily快乐健康新家庭”
点击看视频◀◀◀点我点我点我
生活中,很多人总以为,不缺吃、不缺喝、不缺零花钱的孩子就是最幸福的,不应该有不开心的时候,不应该有情绪,应该一帆风顺地长大。可是,孩子们是那么地渴望拥抱、抚触,妈妈们知道吗?
“妈妈,妈妈抱抱,妈妈抱抱我!”
“宝宝乖啊,妈妈在忙呢,你先自己玩吧!”或者顺手丢给孩子一个毛绒玩具做代替。
子女对母亲的爱,实际上是对母亲提供的刺激的一种反应;起初,温暖是最重要的;随着生命的发展,它让位于“接触安慰”,因为它导致信任感。玩具,游戏,甚至食物的可口程度等,也许都没有温暖和接触来得重要。“抚触拥抱”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最重要的。而且这个抚触拥抱,任何人都可以替代,例如保姆、玩具。
拥抱是人类天生的习惯,然而在很多文化中,拥抱并不是一种被鼓励的行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里并不存在“拥抱”的习惯。和所有情感表达的行为一样,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并未和父母建立起拥抱的习惯,拥抱这种行为会在家庭中消失。
当拥抱这种情绪表达的通道消失之后,一个家庭中的各类情绪都会被压抑,消极情绪的压抑可能会转换成怨恨,而积极情绪的压抑会使人们疏远。一个家庭之中,情绪表达通道越畅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越融洽。
如果父母能够从小帮助孩子养成“拥抱”这个习惯,就是帮他建立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情绪通道,这个通道对他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有积极效果。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形成某种习惯以后,他会将这种习惯传递到自己的后代中。所以,如果“拥抱”这一行为成为一个孩子的习惯,它将如同传家宝一样在家族后代中传递下去。
小编悄悄话
课程中学员照片▼
Padma Prem
陈亚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陶花源升维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首批签约心理师。今年10月已完成《别对我撒谎:身体语言阅读与表达》团体工作坊。
目前正在参与国家级保密项目,空军心理测评系统的开发和适用;曾参与天津市8.12爆炸事件后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以及爆炸后重建时期的心理援助;曾参与天津市高级人才的心理健康水平普查等;研究生期间带领本科生、研究生做心灵成长和自我探索的团体活动近百次,带领社会在职人员做减压、职场人际关系、情感的团体活动几十次。本科期间就以训练师的身份参与“儿童注意力以及记忆力训练”,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带领校级组织《心海扬帆》的成员每周一次走进大中小学,在各式各样的团体活动中为学生减压,找到真我。
Kamala:17801034162
Padma: 13910870895
陶小宝:18301678652
花仙子:13120350650
想要随时随地学习成长?
陶花源微课堂你口袋里的健康魔法!
↓课堂入口↓
更多有用又好玩的资讯,快来关注我们的公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