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女士先生局促不安陶思璇 |
分类: 心灵随笔 |
很多人都期待自己在爱情的道路上一帆风顺从不出错,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因为我所遇到的那些人,没有一个不是一波三折,大家都是跌跌撞撞,摔倒了爬起来,没走多远又摔倒,然后再爬起来,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跌倒、爬起的过程中渐渐成熟起来,渐渐学会了爱与被爱,包括我们这些职业的心理工作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几个生活片段,看看她们和我,都是怎样在关系里获得学习。
— 我在雅安 —我想了解你更多“猜我现在在哪里?”B先生问,那个时候我们刚刚认识,这是他打来的第二个电话。
“在哪里?”我敷衍着,手头正忙。
“我在雅安。”B先生笑着说。
“怎么会?!”我被吓了一跳。雅安是我出生的地方,因为交通不便,很少有人去那里。
“我去重庆开会,会议结束后我请了两天假一个人找到这里,我现在站在桥上,下面是雅江,听本地人说很早的时候这里就是一所军队医院,我现在面对的方向,大约 100 米的地方。等下,给你听下江水的波涛声。”B先生说,随后手机里传来隐约的浪涛声。
“听到了吗?”B先生在电话里问。
“嗯。你怎么会去那里?”我问他,满心疑惑。他的工作实在跟那个小镇一样的城市没有任何关系。
“我想看看你出生的地方,呼吸一下你曾经呼吸过的空气,看看孕育你成长的风土人情文化环境,我想了解你更多,不是你的身体,是你的心,我想了解你的内心世界。”B先生说。
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柔软下来,通过他,我才真的懂得了什么是温柔,什么是浪漫,什么是爱情。
……
— 如果你对自己不够好,我会恨你的 —关爱与爱的体验
“如果你对自己不够好,我会恨你的。”R先生很认真地看着S女士,很认真地说。他看到S女士刚刚吃过的午餐只有一份清水煮芹菜,他认为S女士没有好好照顾自己。
那时S女士刚刚病愈出院,身体还很虚弱,在家里自己调养。R先生来看她。
那一刻,S女士懂得了什么是关爱,什么是爱。
……
— 第一次打招呼,也是最后道别—局促不安的“喜欢你”
“我一直想要设计一个很特别的方案正式认识你,可我一直想不出来很特别的方案,结果就拖延到了现在,我很喜欢你,可我现在要走了,我可以拥抱你吗?”F女士在跳舞的时候远远看到D先生在冲她招手就走了过去,D先生看着她的眼睛,局促不安地说。
F女士展颜一笑,很大方地给了他一个拥抱。这是一个主题 party,她以为D先生不过是今晚有事要从 party 上离开。
D先生似乎还有些话要对F女士说,局促不安地看着她,说 :“我就要走了,他们已经在等我了。”
F女士看着D先生笑,点点头,说了句“好呀,再见。”
D先生露出失望的表情,有些不舍地走了,顺着他的背影望过去,看到几个男女拖着大大小小的几个行李箱冲他招手,F女士才恍然大悟D先生刚刚所说的“走了”是要离开这个城市,他在跟她做最后的道别,而她也将在两天后离开这里,这一生他们都不会再有机会再见。
F女士顿时愣在了那里,那是她一直都有好感的男生,这一周里她和他几乎天天见面,每次D先生的身边都有很多人簇拥着,F女士不想贸然唐突,所以从不主动打招呼,而D先生也一直只是远远地看着她,并不过来。F女士没想到D先生和她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和她道别,而她竟然一直沉浸在舞蹈的快乐里,完全没有看到D先生的不知所措。
很多年后,偶尔F女士会想起这个片段,每次想起来都会忍不住微笑,D先生的告白、他对她的在意、他的局促不安在F女士的回忆中酿成了蜜,甜蜜着她的情感世界。
……
— 让自己的内心世界自我完满 —愿爱与你同在

每一次的恋爱都是一次绝妙的成长机会,如果你懂得适时反省,能够经常进行自我剖析,让自己从事件里跳出来,像看电影一样地看着自己的一段又一段经历,你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而每一个发现都是一个助动力,帮助你跳跃到更高的灵性层面,你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自我觉察和越来越好的觉知力,减少做傻事的冲动,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幸福。
随着阅历、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想去谈论什么大道理,不想再去给别人定性你就是怎样怎样的问题,好像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是心理病患。生命密码之复杂,远远超过这个世界上所有书籍的知识累积,所谓真相,不过是此一刻、彼一时,无论我们在做什么,都一定是那个人在那个时刻里所能够想到的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两个人相处,无论痛苦还是快乐,内容、形式各不相同,但重量一样,谁都不会例外。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越来越多地了解自己,看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能够承受的底线在哪里,然后选择自己想要的,放弃自己不要的,在伤害无可避免时能够做到两害相权取其轻。
如果能够让自己的灵性再上升一个层次,就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也能够了解并接受人性的全部,能够看穿他 / 她的行为背后隐匿的是怎样的情感驱动力。
如果还愿意继续提升,就去练习让自己的内心世界自我完满,让自己像太阳一样充满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能量和爱,到了这时,你就再也不会去计较他 / 她对你是怎样的态度,因为,他 / 她来或不来,你都在这里,不悲不喜 ;他 / 她念或不念,情都在这里,不增不减 ;他 / 她爱或不爱,爱都在这里,不离不弃。这就是心灵的圆满。
读别人的故事,看故事里的自己,如同经历又一次爱情,而爱你的人,是我,写这本书的人,一个亲身见证过真爱并经历过健康之爱的女人。
本文作者Tara Prem/陶思璇,编辑/冯祺。其他公众号或媒体转发请标注:作者Tara Prem陶思璇,转自公众号sixuantao;商业性质的转载及纸媒用稿,请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