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分离,创造积极独立的生命

分类: 心灵随笔 |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急慌慌地来找我,让我给她介绍一个值得信任的心理师,她要去做心理咨询,越快越好。
她说,她可能是太独立了,偶尔和别人住在一起还可以,时间长了就很难受,以前的几个男朋友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没处多久就分手了,这次如果不是因为有了孩子早就离婚了。
刚好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学习“独立”这个课题,简单地说,她的情况并非独立,而是孤立,是不习惯亲密的关系,因为恐惧而排斥,但假借着“独立”做外衣。
正巧,春节前后我在浙江卫视《宝贝大猜想》节目里做嘉宾,常常遇到孩子对家长过度依赖,和我那位朋友的表现刚好相反,但不管是孩子,还是我那位朋友,实际上都存在着安全分离的问题。
人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出生后由于养育者对婴幼儿的精心照顾以及感情上的交流,使得婴幼儿和养育者之间产生了内在的感情联结,通常来讲母婴之间的感情联结较之其他养育者有先天的基础。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孩子在6个月至2岁之间会对养育者产生明显的依恋行为,这个阶段如果养育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处理好和孩子的短暂分离,会让孩子在离开养育者时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和反抗。
如果养育者处理得好,建立起稳定的、积极的亲子依恋关系,孩子就能够学会安全分离,这一点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对于孩子将来的社会适应性、交往技能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欧洲,陶思璇观察到这对母女所进行的安全型依恋交流,以及平等而尊重的互动。
安全型分离,允许必要的依赖
单纯地认为独立就是与依赖相对而立,没有了依赖就实现了独立,着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例如,我们都知道欧美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做到个性独立,他们也的确非常独立,很多人都因此而认为欧美人和自己的家庭、父母会相当疏离,甚至不来往。
但当我真的去了欧洲,和本地人有了深入的了解,才发现他们和自己的父母、其他家庭成员之间来往很多,除了平时经常互通电话、相互赠送礼物之外,还会经常聚会见面,关系的互动比我们要多很多。
这才是真正的独立,因为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所以知道不会因为彼此的往来互动就影响到自己的独立。
而那些对父母过度依赖、无法离开父母的孩子,通常都是父母离不开孩子,而这份离不开,和父母自己在婴幼儿时期的分离经验密切相关。
现在我们谈论很多的是过度依赖,往往忽视了那些所谓的独立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独立。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做到百分之百地完全独立、不依赖任何人。
真正的独立,不是从不依赖他人,而是接纳必要的依赖,并且能够保持觉察,了解自己对于他人有多大程度上的依赖、是否已经依赖成病。那些刻意排斥依赖的人,其实并非真正的独立,而是孤立,是对亲密的恐惧。
西西里岛的一家小餐馆,家族世袭传承,已经几百年了,自己捕鱼、自己烹饪、自己服务,四壁都是家族成员的照片,家庭互动氛围独立又温暖。
无论是过度强调让孩子独立,还是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孩子无法离开自己,这些情形下的父母都需要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早期经验,去看看自己在婴幼儿时期是否完成了和父母的安全分离。
只有完成了安全分离的父母,才能够给予孩子适度的关注,才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顺利完成安全分离,让他们有机会真正意义上长大成人,创造他们自己的未来和他们自己的生命体验。
积极性安全感的建立三步走
1、处理好分离焦虑。婴儿三、四个月时就会有分离焦虑,最明显的是在六个月和11个月至1岁半,尤其是11个月至1岁半。这个阶段,妈妈们最忌突然消失,尤其不要趁着孩子睡着的时候离开。如果要离开,要告诉孩子,承诺回来的时间,而且一定要践诺。
2、2-3岁的幼儿,最需要的是有限度的自由。妈妈们务必牢记让孩子知道妈妈永远爱TA,妈妈的离开只是暂时的,并且在不伤及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孩子自由和尊重。
3、针对3-6岁的孩子,妈妈要处理好孩子的入园分离焦虑。先要保证自己心态平和,有意识地让爸爸参与育儿,比如让爸爸带孩子去上学,让孩子从稳固的母子依恋平稳过渡到父子依恋。
妈妈则在一旁鼓励孩子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行为。以身作则,能够放手的同时不吝于表达爱。不妨说:“你真棒,妈妈相信你能自己来!妈妈爱你!”,逐渐培养TA的独立意识,而你逐渐成为协助者和支持者角色,且让孩子认为,你的爱绝不会减少。
TaraTao陶花源心灵成工作室
联系电话:Joy 15117939933(可加微信)
电子信箱:office2013@taratao.com
---------------------------------------
分享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更多资讯,请订阅:
思璇微信公众平台:sixuantao
思璇微博:@Tara陶思璇
思璇搜狐自媒体:Tara陶思璇
---------------------------------------
2014年“心幸福”系列课程简介
【心幸福-自信之光】:熟练掌握“8个镜片”的自我觉察技术,提高自我价值感,提升自信心。
【心幸福-愤怒之舞】:解析愤怒背后隐藏的情感需求,恰当释放,转化能量;
【心幸福-信任生命】:通过一些自我面质的训练方法,培养专注力,正念观,与生命结盟;
【心幸福-喜悦人生】: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学习自由恰当的情感表达,能量升华。
【心幸福-重生之旅全系列】:重返少年时光,整合内在资源,创造未来新世界。
【谁在你的身体里面-内观工作坊】:倾听身体,探索情绪背后的秘密,与内在智慧建立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