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真正理解“精神”二字?——精神性的东西泛滥会掩盖精神本身
(2014-04-24 21:50:05)分类: 心灵随笔 |
首先,就是因为解说和评论中过度地提及精神力这样的词。高中棒球季来临之际,就像是夏季的大减价一样,媒体开始集体跳楼甩卖心、魂、精神等词汇了。我觉得“打得真不错”的时候,解说员、评论员却开始精神大甩卖了,实在是倒胃口。
我不知道“纯洁的球员”形象这种卖点是谁提出来的,结果为了保持这种形象,就搞出了“连带责任”这种阴损的办法。某个学生有了不良行为,连带着那间学校的学生都不能出场比赛棒球了,这种办法从什么地方体现出教育的目的了?我觉得还不如让那个做出不良行为的学生加入棒球队,和大家一起努力,这样还更有教育意义呢。
有个在高中棒球联盟位居要职,也解说过高中棒球的人做了丑事,被媒体炒热。这下子,我以为高中棒球联盟的工作人员、解说员都该负上“连带责任”辞职了——结果似乎什么事都没发生。然后我就以为,那这下连坐终于要停止了吧,结果他们对待学生却好像一点也没发生变化,还是采取连带责任制度。指导者们将自己的责任束之高阁绝口不提,却只强迫学生们臣服于精神力,这和我过去看高中棒球季时所感受到的精神光辉完全是两码事。
我并不是讨厌精神,甚至还说过雕琢灵魂之类的话,所以说,我对心、魂、精神之类的东西是非常感兴趣的。不过,虽然我们没办法直接去认知这些东西,但它们几乎每时每刻都作用在通过我们眼睛看、耳朵听、手触摸的东西上,几乎可以说成是以直接的形式显现给我们。我所关心的是这些,但我不喜欢针对这些叽叽喳喳地说三道四。
在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遇到了标题的这句话。这是在白洲正子的《下载为什么史青山二郎》一书中,以青山二郎的语言介绍出来的。青山二郎是小林秀雄的挚友,是一个一味追求美的人。他认为如果有所谓精神的话,那么它也一定会以某种形式显现出来。青山二郎感叹道:“恰恰是通过区看、去触摸那种形式才可以了解它,然而太过啰嗦地总是说些‘看似是精神性’的东西,结果反倒会把‘精神’掩盖。”
明白了这句话,我就不得不进行自我反省了。不能为了说了高中棒球的坏话而窃喜。当自己想说点什么类似精神性的东西、说了什么看似精神性的东西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偏离了“精神”本身,或是想要逃避它,又或是根本完全没有理解“精神”这种东西。
这句话真是太棒了,所以把它改成“看似XX的东西会掩盖XX本身”的话,就可以应用于很多情况下。比方说,我们去学习、模仿自己以为看似很西洋的东西,这是不是会掩盖真正的西洋的样子呢?反过来,我们卖给国外人看似很日本的东西,这是不是也会因此掩盖真正的日本的样子呢?这么一想,甚至会让人产生周围时时刻刻都在被这样的敌人包围的错觉。
在开着这句玩笑时,我心里又浮现出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想法。人类其实并不是被这些“敌人”包围袭击,而是被这样的“敌人”保护,防御着周围,让我们得以安心地生活。精神的直接体验对人类来说太过沉重了,或者说冲击性太过强烈。因此,通过使用“看似精神性”这样的言辞来保护自己,通过醉心于“看似精神性”的解说,可以很好地缓和自己接触到精神时所受到的冲击。如此想来,对于看似精神性的解说倒也用不着吹毛求疵地生气了,而且还可以认为,在人的精神卫生保健上,它具有很高的价值。
不过重要的是,千万不要错以为,那些就是“精神”。
摘自《心的处方笺》
TaraTao陶花源心灵成工作室
联系电话:Joy 15117939933(可加微信)
电子信箱:office2013@taratao.com
---------------------------------------
分享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更多资讯,请订阅:
思璇微信公众平台:sixuantao
思璇微博:@Tara陶思璇
思璇搜狐自媒体:Tara陶思璇
---------------------------------------
2014年“心幸福”系列课程简介
【心幸福-自信之光】:熟练掌握“8个镜片”的自我觉察技术,提高自我价值感,提升自信心。
【心幸福-愤怒之舞】:解析愤怒背后隐藏的情感需求,恰当释放,转化能量;
【心幸福-信任生命】:通过一些自我面质的训练方法,培养专注力,正念观,与生命结盟;
【心幸福-喜悦人生】: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学习自由恰当的情感表达,能量升华。
【心幸福-重生之旅全系列】:重返少年时光,整合内在资源,创造未来新世界。
【谁在你的身体里面-内观工作坊】:倾听身体,探索情绪背后的秘密,与内在智慧建立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