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摧毁幸福的心灵禁止令(2)

(2013-02-14 11:02:04)
标签:

幸福

禁止令

心灵成长

重生

陶思璇

情感

分类: 心灵随笔

(续上篇)

7.【不要健康】

    这是第七个禁止令。你以为你身体上的不健康完全是因为生理的关系吗?也许是你的父母在你很小的时候就给了你不要健康的暗示。因为当你身体健康时,他们很少给你注意和关心,可是每次你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他们就会对你特别好,陪在你身边说故事给你听、削苹果给你吃等。你为了获得父母对你持续的注意和关心,你可能选择让自己成为一个体弱多病、欠缺生命活力的人。成长之后,尤其在人生面临困境、挫折、失意、难题时,各种不同的病痛都会逐一地浮现。

    个案:学员分享(女,20岁,学生) 

  由于我们家小孩子很多,所以从小我就学会用生病来获得父母的关心和注意。我还记得自己五岁时,有一天晚上发烧,结果妈妈在床边照顾我一整个晚上,我感觉到她细心的照顾和母爱的温暖,从此以后我便立志要做个常常生病的小孩。母亲因为我的身体不好,会要求哥哥姐姐特别照顾我,不要和我争执,让我享有很多特权。

8.【不要正常】 

    第八个禁止令是“不要正常”。小时候,每当你表现得很正常,却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和关心,可是每一次你歇斯底里或情绪表达比较强烈时,你就会被注意、被关心。事实上,有许多孩子早就知道该如何“利用”自己的愤怒或情绪来控制父母。

  如果我们有“不要正常”的禁止令,对长大后的影响是:会比较情绪化,也会比较喜欢以夸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在生活中有这个禁止令的人,会比较容易被某一种情绪抓住,并深深地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 

    个案1:学员分享(女,37岁,保险营业员)

   从小,我就是一个比较会压抑自己情绪的人,我总是一再地累积不舒服的感觉,直到我真的忍不住就一次爆发出来,而这个时候,我觉得不管是父母或是我周遭的朋友都会变得比较注意我的存在和我的感觉。在我的前一次婚姻,我也是百般隐忍种种不满,在一次情绪爆发后,前夫用掌掴我,我就再也没有回头了。 

    个案2:学员分享(女,40岁,业务员) 

从小我就觉得父母亲不大懂我的感受,于是我的表现比较叛逆、不正常,我要让他们担心。像后来与男友未婚生子,不断让父母操心、伤心,也让我与父母的联结一直很深,我始终保有他们的呵护。 

9.【不要成功】 

    第九个禁止令是“不要成功”。我们常以为自己到现在为止一直没有成功完全是因为机运不好,其实可能是“不要成功”这个禁止令进入了你的生命,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使你一辈子都徘徊在成功的门外。在孩提时期,当你很得意地完成了一件作品,得到的却是父母对你的批评与苛责时,你内在那种需要被赞赏、被肯定的感觉无法被满足,就在这个时候,这个禁止令便开始进驻了你的心灵。一个完成一件事就充分被赞赏的孩子,会对人生、对成功充满希望和喜悦。相反地,如果一个孩子在努力用功之后,换得的却是父母的批评、责骂,在潜意识中,他会不自觉地去拒绝生命中任何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当然,这个部分是绝对无法用头脑觉察到的。

  而这个禁止令对我们往后人生的影响是:我们愈渴望、愈努力想要成功时,却总是缺少临门一脚,或者是你彻头彻尾地觉得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成功,一事无成就是你的宿命。 

    个案1:学员分享(女,28岁,设计人员) 

  我记得四年级时,有一次数学考了九十八分,我得意扬扬地跑回家告诉妈妈这件事,结果我妈却指责我怎么那么不小心……从那次之后我便不再把自己认为得意的事告诉妈妈了,其实我一直想得到她的肯定和赞赏,可是每每接收到的却是她对我的苛责。长大之后对我的影响是:我会很努力地企图去完成一件作品或一件事情,可是每次到了快要完成的时候,不知怎的,我便突然开始想要停顿下来,觉得自己一点想去完成的动力都没有。 

  个案2:学员分享(男,31岁,电脑业) 

  我家有五个兄弟,我排行老幺,在众多兄弟里,我没有比较特别,小时候有些事情,本来完成时很有成就感,我很在意,可是父母却没有给予任何认同或夸赞。久而久之,我也觉得自己没什么,再怎么做都一样。现在在做事之前会有很多犹豫,欠缺完成的动力,也会害怕失败,认为没有达到标准就是失败。 

10.【不要重要】 

    这是第十个禁止令。如果在长大的过程中,父母很少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也没有让我们了解我们对他们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就可能会产生“不要重要”的禁止令。

    长大之后,这个禁止令的影响是:我们会经常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微不足道,尤其是有机会担任重要的角色或负担更大的责任时,内心会感到非常恐惧、胆怯,害怕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并很难坦然接受别人的赞美与夸奖。 

    个案:学员分享(女,33岁,家庭主妇)

   我父母都是那种很传统的人,他们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几乎不曾对我表达过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在乎,所以,我常常觉得自己是很渺小的。这个禁止令对我长大之后的影响是:我并不是很习惯站在人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为我心里很害怕成为别人注意的对象。我也不认为自己有权利去争取我喜欢的东西,在婚姻中吸引的是一位个性霸气的先生,任何事都必须通过他的同意,使我更加深了自己微不足道的感觉。 

11.【不要思考】 

    这是第十一个禁止令。你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或没有创造力是天生的吗?其实,也许在你还是个小孩的时候,你曾经非常好奇,对什么事情都很用心、很认真地去思考和探索,可是当你在思考或发问的时候,却没有得到父母给你的鼓励和回应,于是,在往后的生命历程里,你渐渐地就陷入了这个“不要思考”的禁止令当中。

  在你长大之后,这个禁止令对你的影响是:你变得不太使用脑筋,一旦有人要求你动脑去思索一些较为细密或周严的计划时,你一想到这些就会开始头痛并心生抗拒。 

  个案1:学员分享(男,35岁,企划组长) 

  这个禁止令对我的影响比较少,因为在小学的时候,我很幸运地碰到了一位启发我思考的好老师,所以在我现在的生活或工作里,我擅长去想一些比较创新、活泼的点子。 

    个案2:学员分享(女,22岁,服务业) 

记得很小的时候喜欢问父母:“为什么?”父母总回答:“想那么多干什么?你就照着爸妈的说法去做就没错了!”而学校的老师也只是要求我们背东西而不必去理解,养成我凡事不会深入探究的个性,结果现在碰到状况时常感慌乱,不知该如何解决问题,逻辑与因果概念很差。 

12.【不要感觉】

    第十二个禁止令是“不要感觉”。20世纪末期最大的反讽,就是人类终于发现感觉比理性重要,但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里,几乎都认为“感觉无用论”,有情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许多人从小在表达感觉上备受挫折。有些父母把情绪视为毒蛇猛兽,他们没有办法自然地接受孩子内心真实的情绪展现,所以每当孩子自由表达内在的感觉和需求时,他们会用各种方法去扼杀或阻止孩子将真实的情绪流露出来。

    根据一项心理学家的统计,孩子与父母亲的对话中,有百分之八十二在表达感觉:喜欢、讨厌或生气;父母亲回应孩子的话中,有百分之四十四在否定孩子的感觉,这是很可怕的一个数字。

  这个禁止令最大的影响,就是限制了我们感觉的能力,感觉的敏锐度及察觉力都被限制住,很难对自己的真实感觉回应,当很多感觉出现时,只感到莫名的烦闷、焦虑,很难仔细分辨其中的感受,甚至只想刻意忽略,这样的禁止令在男人身上特别强烈,因为担心自己变得太有感觉、太过娘娘腔。 

    个案:学员分享(男,42岁,人事主管) 

  我爸爸是一个什么情绪都往肚里吞的人,所以我记得自己小时候不论是在哭或是在表达自己的愤怒时,他总会要我忍住自己的情绪,不准我哭出声来。长大之后对我的影响是:每当我心里有一些情绪产生时,我总会用批判的方式不让那些情绪宣泄出来。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理性的人,可是我的阴晴不定会在家中表露,造成妻子儿女与我的疏离。 

—————————————————————————————————————————————————

    你的生命中究竟有多少个深深影响你的禁止令?这个禁止令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父母曾经用怎样的言辞和态度对待过你,使你的内在形成这样一个禁止令?而这个禁止令对你现在的人格、工作或人际相处又有什么影响?

  倘若你童年时的记忆大部分都已经遗忘,就将觉知的重点放在这个禁止令对你现在人格的影响上。

 

    摧毁幸福的心灵禁止令(2)

6月“心幸福,重生之旅”和你一起探索、解除这些心灵禁止令,体验重生的爱与喜悦。

课程详询:廖莹 18618352059  liaoying@taosway.com

摧毁幸福的心灵禁止令(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