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的孩子摊上了这样一位老师:她永远冷冷的,一身黑衣,而且她的笑容比北京空气污染指数达标的天气还要难得,你该怎么办?”
我曾经听说过有这样的老师,上课时间面对“人有三急”请求去洗手间的女生,她毫不客气地拒绝,逼得女生尿裤子;学生考试不好,试卷“哗”地一声甩出去,课后就被惩罚打扫卫生;而对于优等生,则绝不避讳地给予特殊待遇……别怕,这并不是真实生活,这是一部日剧,名字叫做《女王的教室》。
编剧借女主角之口说出:“社会就是不平等的”这样的理论。觉得差生打扫卫生不公平?那么,你以为社会上的清洁工是什么人在执业,难道是高考状元?敢于反抗老师的人马上被打到最底层,你认为这偏激?OK,可哪个公司没有不受领导待见的少数派,你以为他们过的又是什么样的日子?剧集总有夸张之处,然而其实它可能只是现实世界的浓缩版本罢了。
【思璇解读】
我们的教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从教书育人变成了单纯的成绩之争,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被弄成了一个个没有生命的机器,只要早上一启动就需要准备无误地做出千篇一律的标准动作并达到万无一失的效果。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感受力和欢乐就这样被扼杀在这种畸形变态的教育体制里。成年人急功近利的思想已经不仅仅存在于成人世界,同时也控制了学校,污染了孩子们的生活环境,这是场大悲剧。
什么时候我们的学校能够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同时存在,什么时候我们这个民族才会有机会去探讨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爱。鉴于这样的教育机制,我选择不要孩子,不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如蝼蚁偷生。如果成年人不能给予一个生命基本的尊重,我宁愿选择放弃。
如果是朋友的孩子遭遇到这些令人发指的经历,我会建议朋友到学校去为自己的孩子据理力争,无法改变外部环境就为孩子另外择校,在中国还是有一些学校,有一些老师能够做到尊重孩子们的生命特性,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本来面目自然呈现和长大。只要家长们能够摈弃与人争长短的功利之心,你的孩子就能获得一定的成长自由和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