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友X最近认识了一个人,朋友的朋友给她介绍的男朋友,某外企的高管。听说X最近几年一直单身,那位先生脱口而出:“天啊,你是怎么熬过来的?!那可怎么熬啊!”
X让我用禅卡帮她看清楚真相,我帮她读了,禅卡说,那位先生所携带的能量是执著于过去,如果X能够接受,而那位先生也能够接受X的丰富,他们将共同经历一段平凡却很快乐的幸福,而他们要去面对、克服的苦难则是彼此的观念差异。
那位先生的执著于过去,并非指他对过去念念不忘,而是他会固执地坚守着他的许多认识,尽管那些认识并不能概括全部。
几天前,那位先生再次问X:“你是怎么被漏下、被剩下的?”
看到这条短信,X顿时觉得一阵抓狂,她毫不迟疑地回复他:对不起,我不是那一群,我没有被漏下或是剩下,单身是我自主的选择。
结果当然是不欢而散。
我想那位先生未必真的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是一个拯救者,但他的这些语言确实给人以拯救者的嫌疑。很多时候我们想要表达的是A意思,可是我们所选择的词汇、我们的肢体语言却表现出了B甚至C、D等意思,与自己的本意南辕北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误会往往由此而生。
造成这种局面有两个可能性:1,言不由衷。嘴上说的、脑子里所想到的是A意思,可潜意识里、内心深处真正的认识则是B意思,我们未经训练的身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卖了自己;2,言不由衷。不过此言不由衷非彼言不由衷,这一次是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观察、学习过怎样正确使用身体语言,包括语音和语调,从小比较多接触到口是心非的人,没有学习过如何正确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无论是哪一种的言不由衷,结果都会引发误会。
我常说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白吃的午餐。情感关系更是如此。
我有一位朋友最近刚刚离异,离异的理由是性格不合。可我知道,那只是他个人的认识,他的前妻我也认识,曾经和我交谈过,她对他最大的不满就是他的那张嘴,话里话外总是透着对她的轻视。结婚10年,她和我一样很清楚她的这位先生并非真的轻视她,只是习惯了用负面的词汇来说话,在他看来,就是因为关系亲密所以才会用那些负面的词汇说话,那是他的一种玩笑方式,只有对不亲近的人,他才会给予认可和赞美。就像我们经常说的那样:越是疏远的人,我们对他/她往往越客气。某种程度上讲,相当一部分人的观念里把认可、称赞等同于了客气,而客气意味着疏远。
我这位朋友的前妻说:“我用了10年时间来忍受他对我的否定,我最美好的年华都用来听他否定我了,现在我要换一种活法,我要让自己的生活中多一点赞美的声音,我要让自己过得快乐一点,我值得过快乐的生活!”
她在一次出国交流的工作过程中结识了一位工程师,西班牙人,每天都把她赞美得鲜花一样,她回国,他在邮件里继续赞美,她无法抗拒被赞美时的愉悦,依然选择了离婚,开始和那个西班牙男人拍拖。
相比较我的另一位朋友,刚刚离婚的这位还算是好的,那一位才是真正的臭嘴,无论什么人、什么事在他嘴巴里都是不好的,认识他十年从来没有听他说过别人一个好字,永远都在批评别人。
生活在都市里读过几本书的人都知道,自信心需要维护和培养,特别是来自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的评价,对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长期生活在批评之中,可以算是一种语言暴力,是一种慢性心理折磨,坚强的人也许只是会有情绪反应,严重的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甚至自杀,这样的案例不是没有,而是不少,非常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注意。
每个人都有弱点,每个人也都有优点,而人的注意力有局限性,当我们关注缺点时,就会忽略掉优点部分,当我们关注优点时,也会很自然地忽略掉缺点的部分。说几句赞美的话、认可的话并不会有损自己什么东西,损几句别人也不会为自己增添什么,而赞美会让人、让己都更快乐,何乐而不为,何必一定要每天挑剔别人、暗示别人有多落魄多糟糕多么需要自己来拯救。
圣人角色会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却不会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每天告诉自己尽量多一点开放的心态,尽量少一些评判、多一些了解,才有机会真正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以及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自然也包括了我们自己。
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我们才有机会距离内在智慧更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