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你如何修行美丽——心灵成长的必经之地

(2009-07-06 20:28:18)
标签:

宗教

佛经

负性

能量

冰心

陶思璇

都市精英

心理减压

情感

    在上海的课程里,遇到这样几位很有趣的朋友,他们都有自己的企业,数千万资产,家庭风平浪静,笃信佛教,腕上有粗实的念珠,手上还拿着一串念珠一有空闲就喃喃自语念着佛经,虔诚修行,对于各种参拜礼仪如数家珍了如指掌。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极度专注于修行的各种仪式、规定,其中不乏有人真的能够做到严格遵守这些条约限制,非常自律,但他们却常常忽视身边的美,几乎看不到嫩页的新生、雨后的晴空,看不到七彩瓢虫美丽的翅膀,也看不到蜻蜓飞舞时的轻盈。他们听佛经,因为师傅说佛经里有能量,他们应该经常聆听佛经,他们遵照老师的要求放一张或数张佛经的音乐在自己的音响里每天聆听,但他们听不出这个版本的佛经和那个版本的佛经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

    我们也常常会看到一些出家修行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让你看着不舒服,让你看着他(她)没有愉悦的感受。大多数的人都会很善良地去想,这是因为他们本身的容貌不漂亮,或是他们的服装衣饰不漂亮,却没有去想过,他们之所以会让人感受不到美感,是因为他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学习积累了太多的丑陋甚至是丑恶,这些丑的种子种植在他们的内心世界,自然就成长出了丑的结果。

    修行可以修成正果,但也可以修成偏执甚至是邪恶。用什么来提醒自己随时觉察是否已经偏离了修行的方向,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你是在修美,还是在修丑。

    美有很多种,力量之美,疯狂之美,青春之美,沧桑之美,奢华之美,落魄之美,激昂之美,抑郁之美,伟岸之美,平凡之美……林林总总枚不胜举。如同冰心所说,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乏美,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无意修行的人而言,世间万事万物,只要你站在某一个特定的角度,都能够从中发现特定的美,然而对于修行的人来说,美则有能量高低之分,需要用心去选择。

    人有很多种不同的能量,但大多都是低等能量,只有当你在某一个瞬间忽然获得了意外的灵感、当你对某件事、某个人突然有了非常准确的直觉力,这个瞬间你所运用的才是高等能量,而这些高等能量必然会转瞬即逝,他日你再怎么用心也无法随心所欲地获取。就像我们所期待的美好爱情,最美好的那段时间总是转瞬即逝区。

    美好的感情,真的像灵感一样那么难以把握吗?其实并非如此。所谓灵感,包括那些美丽的爱情,其实都只是高等能力的实际运用,心灵修行,不是为了成仙得道,而是为了让自我生存得更健康,很清楚地时刻觉察到自我的限制,让自我与超我平衡相处,这就是修行的真谛。

    对于美的认知,是心灵修行非常重要的一课。美的修养,美的学习,可以升华人的情感能量,不断积累高等能量,日积月累,就会在心灵世界形成一个结晶体,有了这个结晶体,修行者才有机会真正领悟佛法真理,领悟生命的本意和真相,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修为,在平衡发展的基础上开启高等能量,与自己的高等能量中心建立持久而稳定的联结。如果没有这个结晶体,也就注定了这个人穷其一生都不会与高等能量结缘。

    换言之,如果没有正向美学的学习和积累,所有的修行都只是在研究一门技术,距离美好、完满越修越远。

    真正的修行者,他(她)一定是一个美丽的人,这种美丽是那种具有高等能量的和谐宁静之美,与五官的样子无关,与衣着是否华丽或是简朴无关,只与他们的内在修为息息相关。

    世界是公平的,你在心里种下美丽,你就会收获一片丰腴。

温暖TIPS:如何进行美丽修行

1、  每天读一篇散文、诗歌,或是读几页小说;例如冰心的散文,虽然古旧却有一种持续而平和的美。

2、  每天听一些音乐;恩雅的音乐是比较安全的音乐,蕙兰瑜珈音乐是很棒的心灵滋养。

3、  每天选择一个人,去发现他(她)身上的美和优点,哪怕只能找到一个;

4、  随手清理自己的环境,让自己身处一个整洁干净的环境之中,干净整洁是一种很好的正向能量;

5、  任何种类的艺术作品,选择能够带给你平静、愉悦、积极向上、爱、温暖、关怀、感动等等正向情绪、正向力量的作品,这类作品才真正具备高等情感能量,能够帮助你更好获得心理健康、自我完整的完善和提升。

6、  在你还没有足够定力从负性情绪、负性事件中获得领悟的时候,尽量避开会让你感到忧郁、伤感、低落、消沉、愤怒、烦躁等负性情绪的艺术作品,包括现实生活中让你有类似感受的事件或人。负性能量的毁灭力量,远比你想象的更深更强。如果一个人总是让你不快乐,远远避开比你为他(她)做什么都好。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美容画报》情感心理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