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不该剥夺女儿上大学的权利
今日是很多大学的开学日,在新生们忙着开始迎接大学生活时,家住槐树店路的玲玲,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9月2日成都商报)
女儿考上大学,本来是一件喜事。然而,父亲却做出决定,不许女儿上大学。理由很简单,上大学不合算。
按照父亲的说法,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要8万,如果高中一毕业就打工,四年至少赚8万,一来一回就是16万。这16万可以首付买房子,或开店做生意都能赚钱。拿去读大学,毕业后也许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工作每个月两三千元,又要四五年才赚回这16万。读大学是“肯定会失败的投资”。这个账不能说算的没道理,但完全用投入产出比衡量上大学是否有用,则没有道理。
正如女儿所说,只有读大学,才能让自己更有修养、更有层次,大学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其实,一个人通过上大学,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本质是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这种生命质量的提高,表现在知识带来的心情愉悦、精神滋养和思想升华。这种生质量的提高,是无法用金钱划等号的。还应看到,知识变为力量,变为物质的产出,往往是有过程的,并不是即时就能看到的。比如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并不代表读书无用、知识无用。当机会来到,有知识准备的人,就会释放自己的才能。
女儿与父亲的上不上大学的争论,也许永远不会得出满意的结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父亲不该剥夺女儿受教育的权利,何况父亲有能力供女儿上大学。父亲不应用自己的生存模式代替女儿的生存模式,父亲应该支持和尊重女儿上大学的选择。当女儿不能说服父亲提供上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时,学校应该为其打开进入大学的通道。可以先让其入学,然后让其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偿还学习费用,解决个人的生活费用。也不妨特事特办,为其办理助学金贷款,不要让死规定碎了一个年轻人的大学梦!
市场星报http://www.ahscb.com/html/2013-09/03/content_135403.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