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官”数据成“谜”何谈监督
(2013-03-05 09:41:04)“裸官”数据成“谜”何谈监督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监察部部长兼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曾在2011年透露中国将首度登记管理“裸官”,这两年来,每逢两会,都会有记者追问马馼“中国统计出来的‘裸官’数量究竟是多少”。2012年,马馼“恐怕这个统计数字现在还拿不出来”的回答曾一度引发各方热议。今天面对记者又一次的相关提问,马馼依旧表示“提供不出来”。对此,她解释说,“裸官”是一个涉及到干部管理层面的问题,中国的“裸官”具体有多少应该向组织部门了解。(3月4日中国新闻网)
早在2011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监察部部长兼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透露中国将首度登记管理“裸官”。然而,至今“裸官”统计数据却拿不出来。对此,马馼给出的解释是,“裸官”是一个涉及到干部管理层面的问题,中国的“裸官”具体有多少应该向组织部门了解。从中我们看到“裸官”数据之所以成“谜”,是因为多头管理所致。
2006年修改后的《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明确规定,“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及有关情况应当报告”。组织部门掌握“裸官”的申报情况,是为在用人程序及管理和监督上提供依据。比如深圳规定,凡配偶和子女非因工作需要在国(境)外定居或者加入外国国籍或者取得国(境)外永久居留权的,不得担任党政正职和重要部门的班子成员。而纪检、监察部门则是通过掌握“裸官”的申报情况,加强对“裸官”用权、用钱的监督,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关上“裸官”的“出逃之门”。从这个意义上,多头管理似乎没有错。
但是,对“裸官”的多头管理,不能各自为政,而是要通过必要的制度手段,做到相互沟通,信息共享。如果因为多头管理,各行其是,相互推诿,甚至在执行“裸官”申报有关事项的制度时,只看个人申报,没有组织调查,没有公开公示,就极有可能会使一些“裸官”逃脱有关部门及公众的监督视线。一些“裸官”或在狠捞一把后,或在发现自己的贪腐行为将要败露时,就有可能成功逃至境外。倘若有关部门掌握这些“裸官”的真实信息,并加强对其管理与监督,不仅有利于及时查处“裸官”的贪腐问题,也不会贻误及时关上其“出逃之门”的战机。
为了防止因对“裸官”的多头管理,而可能造成各自为政的问题,有必要确立独立的负责申报制度的部门,然后实行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有了独立的负责申报制度的部门,倘若其不是忠于职守,而是对申报过程中出现的马马虎虎、掺有水分、信息不全等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便于实施问责。“裸官”数据,再不揭开“谜底”,又何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