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回家种地”暴露性格缺陷
(2012-10-17 16:01:58)
标签:
杂谈 |
河北人苗卫芳2008年考取河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苗卫芳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工作,最终回到村里种地。苗卫芳回乡后,其父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选择了服毒自杀。一些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10月17日河北青年报)
2008年,苗卫芳通过自学考取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时,曾是太行山深处不足百人的小山村的骄傲——他是村子有史以来的第一名研究生。然而,最终他却无奈地选择了回家种地,其父为此感觉压力巨大,服毒自杀。苗卫芳因此而成为村民们认为“读书无用”的反面教材。其实,苗卫芳回家种地与“读书无用”根本不搭界,而是暴露了他本人存在着性格缺陷。
苗卫芳本是当地一所学校的代课教师,他能够考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得益于大学扩招政策推行后,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待他研究生毕业时,他已40岁。在找工作的目标上,他竟然锁定了当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这个年龄当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都已成为无法愈越的坎。他却犯了牛脾气,
一次次参加招聘,结果均失望而归。这种不面对现实的固执倔犟,不能不说是一种性格缺陷。
可庆幸的是,苗卫芳总算从当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的梦中惊醒。经熟人介绍,他来到保定东方双语学校宣传科工作,但上班十来天就辞职了,原因是工作环境不适合他进行写作。尽管个人爱好写作,怎么能将个人写作与工作混为一谈呢?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已成为其融入社会的障碍。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他曾在当地代课的一所学校,听说他没有找到工作,主动联系他来该校工作,给出每月2500元的工资待遇。苗卫芳却要求2800元,最终因纠结于300元的差价,而失去了这份工作。宁愿回家种地,也不要每月2500元的工资待遇,不能不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苗卫芳“自我为中心”与固执倔犟的性格缺陷。
当苗卫芳就业困难之际,其所代课的学校伸出援手,怎么好意思在300元的差价上讨价还价呢!由此可见,“自我为中心”与固执倔犟性的格缺陷,还会让人降低情商。作为硕士研究生的苗卫芳,最终选择回家种地,生动地诠释了“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其实,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行为举止中。作为社会人,有必要通过良好品质的培养,良好行为和习惯的训练,努力形成良好的性格。
齐鲁网http://pinglun.iqilu.com/yuanchuang/2012/1017/13446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