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抽死人”就会“害死人”
(2012-08-27 16:49:54)
标签:
杂谈 |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称,“中国乳品工业水平应该说是世界最高水平。我们唯一的差距就在于奶源。”他认为,中国乳企生产硬件配备世界领先,管理水平也不差,检测手段、质量控制等都很先进,不应妄自菲薄。“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郭本恒说,去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折算下来是抽查了几十万个指标,没有一个不合格。今年上半年已经抽查了2600多次,“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8月27日长江商报)
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上,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说,“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并由此大发光火,“去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折算下来是抽查了几十万个指标,没有一个不合格。今年上半年已经抽查了2600多次,“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笔者认为,对乳制品抽查的实践证明,不“抽死人”就会“害死人”。
我们不会忘记,2008年9月,三鹿、蒙牛、伊利等22家奶粉检出三聚氰胺的这一震惊全国的“毒牛奶”事件。据卫部统计,这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致使全国29万婴幼儿,因为用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的奶粉而出出泌尿系统异常,其中6人死亡。(2010年3月15日中国网)这一质量检测失守引发的悲剧,难道不值得乳制品企业牢牢记取和深刻反思吗!
让人感到吃惊的是,一些乳制品企业患上了“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毛病。不说别的企业,就说将乳制品质量抽查,指责为“抽死人”的光明乳业。媒体报道,日前,广州市工商局网站公布了2012年二季度第二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测情况,光明乳业两批次产品被查出菌落总数超标。这是继6月底光明乳业发生清洗用食品级碱水渗入优倍牛奶事件后,短期内第二次发生质量事故。(7月23日北京商报)为此,光明乳业向消费者发表致歉信。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面对国家对乳制品密集抽查,居然指责为“抽死人”,难道不感到脸红吗!
说穿了,指责国家对乳制品密集抽查“抽死人”,是因为抽查给乳制品企业加重了工作负担。企业必须为了确保质量而严把各个工序的质量关,企业经营者难以过上轻松的日子。抽查逼迫企业要把好奶源关,要选用优质奶源,确保奶源不出问题,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减少了企业的利润。倘若如此,这哪里是什么“抽死人”,分明是“抽”得企业管理跨上新台阶,“抽”得企业在产品质量上赢得良好信誉,赢得消费者青睐。因此,企业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真心实意地欢迎国家对乳制品的密集抽查,宁愿被“抽死”,也不能因乳制品质量问题“害死人”。
齐鲁网http://pinglun.iqilu.com/yuanchuang/2012/0827/13075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