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薪双管”是明目张胆“吃空饷”
5月20日上午,德州市宁津县宁津宾馆,一辆帕萨特警车前引,两辆大客车鱼贯而出。透过宽大的客车车窗,100多张年轻的脸庞写满青春。这群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没想到与企业的供需见面会受到警车开路、管吃管住的“优待”。局外人更不会想到,如果他们到企业就职,还会纳入宁津事业编制,每月领取企业、财政双份工资。五年后,如果不愿在企业就职,可安排进机关事业单位。连日来,记者在德州宁津就其人才使用的“双薪双管双用”机制进行调查,能获事业编制,而不实行公考的该项政策引起诸多争议。(5月23日山东商报)
德州市宁津县政府,为了让民营企业留住人才,在企业招聘大学生时,推出的“双薪双管双用”机制,其实质是以“吃空饷”的违规奇招,吸引大学生到当地民营企业就职。
所谓“双薪双管双用”,是指如果大学生到企业就职,还会纳入宁津事业编制,每月领取企业、财政双份工资。五年后,如果不愿在企业就职,可安排进机关事业单位。大学生在企业就职,不但可拿企业发给的工资,还因占有事业编制而拿财政供给的另一份工资,这是地方政府明目张胆地让在企业就职的大学生“吃空饷”,是地地道道的违规之举。我们不由得要问,在企业效力的大学生,在没有为事业单位做出任何贡献的情况下,凭什么享有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的工资待遇呢?
让在民营企业就职的大学生吃事业单位的“空饷”,必然加重了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而这种财政负担,其实是聘用大学生的企业,将工资成本转嫁到了政府头上,转嫁到了纳税人的头上。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要舍得花钱,就要在“待遇留人”上做文章。政府发“空饷”,企业留人才。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分配制度,即使当地政府愿意,纳税人愿意吗?从长远看,这也不是企业的用人之道。表面上,企业留住了人才,而五年之后,这些所谓的人才纷纷进入了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还应看到“双薪双管双用”机制,也违背了事业单位进人必须公开招聘的原则。企业用人有企业的标准,符合企业标准的人才,未必符合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在事业单位待遇比较优越,大多还是捧着“铁饭碗”的语境下,在进企业就等于进事业单位的“跳板”上,势必会上演找门路、托关系、写条子、行贿受贿的各种闹剧。不得不说的是,“双薪双管双用”机制,是建立在宁津县“空编”优势基础之上的。记者获知,宁津10年来机关事业单位几乎没有进人,因此有大量的空编名额。一个县的事业单位10年几乎没有进人,还照常运转,可见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编制臃肿现象,严重到何种程度!
深圳商报http://szsb.sznews.com/html/2011-05/24/content_1583123.htm
西安日报http://epaper.xiancn.com/xarb/html/2011-05/24/content_36898.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