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孕妇”体味母爱很有创意
为了迎接母亲节,江苏镇江科大附中八(4)班的48名初二学生(其中有27名男生)为了体味母亲的辛苦,在肚子上绑上米袋模拟孕妇。孩子们挺着“大肚子”上课、写作业,甚至上体育活动课上厕所……见孩子们如此辛苦,被邀请到场的多位妈妈忍不住流下热泪。(5月9日扬子晚报)
作为初中生,怎样迎接母亲节,江苏镇江科大附中八(4)班的班主任王琳红,让全班48名初二学生(其中有27名男生),在肚子上绑上米袋模拟孕妇,并要求学生们挺着“大肚子”上课、写作业,甚至上体育课,在学校中度过了体味母爱的一天。有人认为这是形式主义,也有人认为这种教育只会让学生觉得好玩,未必能体味母爱。笔者认为,模仿“孕妇”体味母爱很有创意,未尝不可。
模仿“孕妇”体味母爱,是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好形式。教育创新,贵在别开生面,别具一格,贵在选择达到教育效果的好形式。让学生在肚子上绑上10多斤重的米袋,模仿“孕妇”,让学生体会十月怀胎的艰辛。这种切身感受的认知,会使学生收到将心比心的效果,并在换位感受中,懂得母亲的伟大,懂得感恩。这种教育创新,重在认知感受,润物无声,远远胜于空洞无物的说教,值得倡导。
模仿“孕妇”体味母爱,也是个性化教育的生动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但要善于采用常规式的教育,更要善于开拓个性化教育的新天地,这也是对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的考验。江苏镇江科大附中八(4)班的班主任王琳红,是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素以个性化教育形式深得学生欢迎。这位班主任让学生模仿“孕妇”体味母爱,有人认为只会让学生感到好玩。其实,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好玩”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对教育信号的主动接受。正是因为好玩,学生们都按班主任求去模仿“孕妇”,度过了体味母爱、懂得感恩的一天,度过了也许将是终生难忘的一天。
因此,模仿“孕妇”体味母爱未尝不可,不必过多的去指责,更不应动不动就说其是形式主义。纵观学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形式上创新还很不够,至于教师在个性化教育上更是需要下功夫。
重庆商报http://cqsbepaper.cqnews.net/html/2010-05/10/content_80786.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