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陪护”别成色情服务“护身符”
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16日发布消息,春节过后该市将诞生三项新职业,分别是注册婚姻辅导师、注册心理陪护师和注册员工援助师。其中,注册心理陪护师是凭借自己所拥有的专业心理知识,“登堂入室”陪伴在老人、儿童、患病者以及临危者等人士身边,以心理沟通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心灵护理。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说,由于是陪护师与顾客之间的一对一服务,私密性较强,因此特别需要加强行业管理。通过培训持证上岗的心理陪护师,绝对不同于所谓的“陪聊先生”或“陪聊小姐”,不应涉及陪旅游、陪购物之类的超范围服务。(2月20日《华西都市报》)
心理陪护师作为一项新职业,将“登堂入室”为患者提供服务。公众的第一反应是,所谓心理陪护会不会产生“越界”或导致“变相”色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提供色情服务的“陪聊先生”或“陪聊小姐”。公众的担忧和疑虑不无道理,倘若对心理陪护这一行业管理不善,心理陪护师这项新职业,极有可能成为提供色情服务的“护身符”。
心理陪护师职业,工作方式是陪聊,但与一般意义上的陪聊又有本质不同,是一项结合了护士的医学护理与心理咨询师的精神慰藉于一体的新型工作。应该说,心理陪护是一门医疗科学。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心理疾病患者约1.7亿人,心理陪护师应运而生,是患者的需要,也是医疗市场的需要。
然而,人们过去所知道的“陪聊”,早已声名狼藉,从某种意义上,几乎已成为色情服务的代名词。一些城市出现的“陪聊先生”或“陪聊小姐”,名为“情感陪护”或“精神陪护”,而实际上只要给钱,什么样的服务都给予提供。当心理陪护师成为一种正大光明的职业时,那些“陪聊先生”、“陪聊小姐”,同样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获得心理陪护师的从业资格。倘若获取从业资格,只要交钱就可以取得,而所谓的学习和考核只是形式,不知会有多少“陪聊先生”、“陪聊小姐”,摇身一变就成了“心理陪护师”,“登堂入室”提供色情服务。如何把住心理陪护师从业资格的考核关,应出台具有公信力的考核办法。
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说,由于是陪护师与顾客之间的一对一服务,私密性较强,因此特别需要加强行业管理。如何加强行业管理呢?似乎还没有相应的严格规定。笔者认为,应建立举报渠道,一旦心理陪护师提供的服务产生“越界”或导致“变相”色情,有关部门应及时受理举报。与此同时,发现心理陪护师提供色情服务,应根据情节轻重,制定相应的惩治办法,情节严重的要注销从业资格,有的甚至应永久性的注销从业资格,触犯刑律的应依法惩处。
心理陪护作为一门新型职业,没有严格的行业管理,没有严格的制度予以支撑,“心理陪护”就极有可能成为色情服务“护身符”。
宿迁日报http://www.sqdaily.com/art/2010/2/21/art_61_109193.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