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气喘吁吁》算不算商业欺诈?

(2009-09-12 18:13:50)
标签:

杂谈

          《气喘吁吁》算不算商业欺诈?

              

   影片《气喘吁吁》是葛优2009年度唯一一部领衔主演的影片,海报上的宣传语写着“葛大爷驾到”,充分显示了葛优的号召力,票房已逼近4000万。但影片上映后却发生了恶评如潮、观众退票等状况,葛优成了被批评的焦点。就连葛优对自己主演的影片也认为“看不懂。” 并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我这不是在骗人吗?”(9月11日新华网)
   影片《气喘吁吁》因葛优领衔主演,而产生了强大号召力,票房已逼近4000万。然而,这部影片却引发恶评如潮,很多影院都出现观众中途离场,甚至有的影院发生了近年来罕见的观众要求退票的情况。因为这是一部让人看不懂的烂片!
让人看不懂的《气喘吁吁》算不算商业欺诈?
   一般说来,对于一部影片,在观众中出现看不懂的现象,并不奇怪。因为这与欣赏水平、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的关系。然而《气喘吁吁》并不仅仅是观众看不懂,就连这部电影的主演葛优,在影片制作完成后,也表示自己“看不懂”,甚至困惑的说,“我这不是在骗人吗?”果然像葛优所说的那样,影片上映后,引发恶评如潮,许多影院中的观众因“看不懂”而纷纷离场,甚至出现观众退票的状况。
   作为文化产品的电影,同样也是商品。由此看来,就《气喘吁吁》而言,观众要求退票,抑或中途离场,从某种意义上,其性质就像在商店里因买到不合格商品、假冒伪劣商品后,要求退货一样。对此,我们有理由说,看不懂的《气喘吁吁》,实在有着商业欺诈之嫌。
   而《气喘吁吁》之所以在客观上实现了商业欺诈,票房逼近了4000万,很大原因来自于观众对名演员葛优的信任。而《气喘吁吁》则是打着观众信任的“葛优牌”,向文化市场的消费者提供了一部连主演葛优也看不懂的电影,连葛优也认为是在欺骗人的电影。对于这种有着商业欺诈之嫌的影片,是否也应将其列入打假的范围,给上当受骗的影片消费者一个说法?

 

法制晚报http://www.fawan.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4043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