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念品是沾公家便宜的“鸦片”
(2009-07-14 20:11: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山东省济南市为进一步精简会议活动出台相关规定,要求除全市统一举办的重大活动外,一般性“节”、“会”等,不安排市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一律不发纪念品。(6月16日《齐鲁晚报》)
现实生活中,会议发放纪念品,在一些地方似乎已经成为常态,已经成为政府官员的腐蚀剂,在公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因此,济南做出会议一律不发纪念品的规定,值得肯定,值得提倡。
说会议纪念品是政府官员的腐蚀剂,并不是空穴来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少政府官员手中的皮包、办公室的茶杯等等,基本上都是通过发放会议纪念品得到的。拿皮包来说,开始是几十元一只,后来是上百元,有的甚至高达上千元。只要市场的皮包花样翻新,一些政府官员手中的皮包也跟着升级,可谓“与时俱进”。
另外,会议纪念品在内容上也不断向着个人、家庭实用性发展,于是皮鞋、衬衫、领带、腰带等穿着用品,床罩、被面、台灯、水瓶以至更加高档的家庭用品,也成了会议纪念品的首选。至于各类土特产,更是一些会议不可或缺的必备纪念品。以至于一些人热衷于各种会议的重要原因是惦记会议上的各种纪念品。
当然,这些会议纪念品,用不着个人买单,要么由会议主办方将开支列入了会议费中,直接由政府财政支出;要么是参加会议的人,通过交会议费的形式领取纪念品,“羊毛”则出在了参会单位身上;要么是由一些企业买单,名其为宣传企业商品形象。一句话,会议纪念品的开支由公家或企业买单,最终用来满足个人享受。倘若将全国各类会议的纪念品做一个统计,相信将是一笔惊人的开支。然而这笔惊人的开支,没有用在民生上,却用在了各类会议的参会者身上。
北方周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