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卫”何以变“创伪”
“饭吃不了,澡洗不了,店开不了,原来这就是大家日思夜盼的全国卫生城市啊!”3月
13日,河南焦作一网友在论坛里爆料称:全国创卫审验期间,该市不仅关闭了市区内所有中小饭店、报刊亭、中小理发店,而且某些路段的饭店还在一夜之间换了门脸。(
3月 17日《华商报》)
河南焦作市为了争得全国卫生城市桂冠,在“创卫”审验期间,关闭了市区内所有中小饭店、报刊亭、
中小理发店,而且某些路段的饭店还在一夜之间换了门脸。为什么要这样做,当然是这些地方卫生不达标,将会影响“创卫”。于是“创卫”成了“创伪”.
一个城市,想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当然是一件好事。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一边想得到“创卫”的政绩,一边又不愿下力气“创卫”,于是就打起了造假的主意。天上不会掉馅饼,那就自己造一个假馅饼,糊弄前来进行“创卫”审验的有关人员。造假,已经成了一些地方的习惯做法。
岂不知,这些造假苦了市民。不错,街上的确整齐划一了,各种服务却萧条了。但人们吃饭买不到早点,洗澡没了澡堂,买菜找不到小贩,修车找不到地方。
更有甚者,陕西宁陕县一名民政干部,为迎接上级卫生检查,将镇上一名流浪人员用车拉到荒郊野外,遗弃在海拔
1400多米高的秦岭山上,该青年乞丐最终死亡。(2007年8月
26日《华商报》)可以说,一些人为了所谓的“创卫”,连人性都丧失殆尽。
在一些地方,我们看到“创伪” 的确赢得了“ 创卫”。 然而“
创卫” 之后,城市脏乱差依然如故,最终丢失的是群众的信任。造假,失去的比得到的多。
为何那么多城市热衷于“创伪”?因为“创伪”能够糊弄“创卫”评审。显然,现在的“创卫”评审制度存在着漏洞,存在着只看表面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如果明察变暗访,打招呼变突然袭击,一次检查变为多次检查;如果“创卫”评审由少数人说了算,变为市民说了算,变为外地市民的客观评价。“创伪”就会露馅,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创卫”变“创伪”的事情并不少见,这应该引起我们反思。
大众日报http://paper.dzwww.com/dzrb/data/20090319/html/4/content_2.html
东南商报http://daily.cnnb.com.cn/dnsb/html/2009-03/18/content_70887.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