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是永远的女性之美
在日前召开的女性维权交流会上,武汉大学罗萍教授从歌曲《常回家看看》中看出了“不和谐音符”——性别歧视。“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罗萍对此逐句点评:“在大家心目中,爱唠叨的是女性,该受累的也是女性”。而对于爸爸这个男性,罗萍说,歌词上是这么写的,“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虽然只是一首歌,但却反映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女性歧视。(1月4日《华西都市报》)
武汉大学罗萍教授,从脍炙人口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中,看出了“不和谐音符”——性别歧视,着实将人吓了一跳。此言一出,立刻引发争议,当然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按照罗教授的评点,歌词中“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竟然变成了“在大家心目中,爱唠叨的是女性,该受累的也是女性”。并由此得出结论,这是“唯小人与女人难养”观念的“现代版”。此评点是不是有点太邪乎了?
其实,在生活中,作为子女在唱完这首歌后,大概谁也不会认为,该受累的就是女姓。倒是对爱唠叨的就是女姓,爱唠叨的就是妈妈,而倍感亲切。笔者认为,爱唠叨是永远的女性之美。美就美在体现了女性的细腻之美。从性别差异上看,在感情的细腻上,男性是远远逊色于女性的。因而在家庭中,男性在过日子的过程中,往往是粗线条的。无论是在家庭的治理上,还是在子女的生活上,女性总是能够发现那些男性无法发现的细微之处。发现的多,自然也就话语多。当人们特别是子女,发现母亲爱唠叨时,既使表面上埋怨母亲唠叨,而心中总是从母亲的唠叨中体味着温暖。
我们说,爱唠叨是永远的女性之美,美就美在这是伟大的母爱在平凡中最生动的表现。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亲与子女的感情,是血肉之情。母亲对子女的关注,胜过母亲的生命。母亲的所有唠叨就是母亲对子女的全部牵挂,母亲所有唠叨都充满着对子女的融融爱意。没有母亲的唠叨,从某种意义上,孩子就不可能茁壮成长,因而母亲的唠叨也堪称字字是银,句句是金。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爱唠叨是永远的女性之美。
女性爱唠叨,笔者实在没有本事从中看出是对女性的歧视。
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review/txt/2009-01/05/content_17053290.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