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上大学“浪费资源”是个伪命题
杨金溪
经五年高中、三度高考、两回命中、一次退学,(天津)60周岁的仝正国阿姨今年终于如愿被河北理工大学经济专业录取了。
有人认为,这个老太太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其求学精神将激励更多年轻人奋发学习。而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表示,老年大学生既浪费了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又挤占了其他适龄学子读大学的机会。两方声音针锋相对。(8月3日每日新报)
对于一些老年人上大学,总出现一种“浪费资源”的质疑声。60周岁的仝正国阿姨今年终于如愿被河北理工大学经济专业录取了,结果又有人认为老太太在“浪费资源”,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讨论的伪命题。
其一,我们应该承认60周岁的仝正国阿姨考上大学,是要占用教育资源的。但是就全国来说,又有多少老年人在上大学呢,可谓了了无几。几个老年人上大学,对全国大学教育资源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记,根本谈不上什么占用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胸怀狭窄的没有实质意义的计较。
其二,老年人上大学,既使占用了教育资源,也是其享有教育的权力。通过录取考试接受大学教育,对于任何人来说,这扇教育的大门都是敞开的。谁也没有理由,更不能凭借任何借口,对老年人关上大学教育的大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其三,至于说,老年人上了大学,毕业之后也不能做什么贡献,因而是浪费教育资源的说也是站不住脚的。也许有些老年上大学之后,并不能给社会带来什么回报。但是老年人在上大学后,实现了自己终身学习的追求,在追求中体验一种幸福,并在这种幸福中健康长寿,这本身就是对社会的回报。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进步文明,人民的幸福与健康长寿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教育资源能达到如此之目的,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看,应是教育资源内在功能的应有之义。
至于老年人上大学,在社会上给人们竖立了“终身学习”的榜样,可以激励更多年轻人奋发学习,这也是教育资源在老年人身上发挥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是十分可贵的。
见8月4日<<当代生活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