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为何“叮”卖蚊子的人一口?
(2008-06-26 19:55: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6块钱能买到什么?“一升汽油、半斤猪肉,或者坐三次空调车!”在宁楠这里,或许你只能买到一只死蚊子。“卖这么贵,因为是亲手打死的。”自从6月19日他在网络上发出第一个“蚊子尸体”的出售信息后,48小时内这件商品已经有了20万的浏览量,已经有上万人拍下了他亲手打死的“蚊子”。几家外企欣赏“卖蚊子”策划,欲20万高薪聘请宁楠。(6月26日人民网)
谁说天上不掉馅饼?一位名叫宁楠的男子,自从上海某重点高校毕业后,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满脑子的奇思妙想,却总是苦于没有地方施展。这天他突发奇想,在网上“卖蚊子”。据说,这件名为“家蚊标本,可供学术研究、装饰、收藏,6元每只”的商品,已经累计产生了25万的浏览量。于是乎,几家外企纷纷找到宁楠,欲高薪聘请这位奇才。这神话故事,你信吗?
你若不信,可能就错了。欲高薪聘请“卖蚊子”宁楠的外企,也许也正在为产品如何畅销、企业知名度如何提高发愁呢?也许也正在为找不到吸引眼球的策划发愁呢?卖蚊子,这种全世界的人都想不到的子乌虚有般的神话的创造者,将其归于自己企业麾下,本身就具有轰动效应。媒体对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做法,能不感兴趣吗?只要媒体感兴趣,只要“卖蚊子”换得了高薪职位抢人眼球,企业的知名度依附着“卖蚊子”的“石破天惊”而扬名天下。如今,花20万元做一个广告,能收到如此轰动效应吗?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外企为何要以高薪“叮”卖蚊子的人一口。只是这些外企莫要忘记,公众对企业及其产品,最终的认可标准不是你拥有多少能想出“卖蚊子”奇招的“人才”,而是你的产品是否物美价廉,是否物有所值。仅凭炒作的话,弄不好也得不了好结果。用中国的一句俗语讲,恐怕是做梦娶媳妇——空想。
中青网http://vweb.cycnet.com/cms/2006/2006youth/xw/sywp/200806/t20080626_743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