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高管:政府能任命为何不能定薪
杨金溪
在已经披露的银行年报中,某商业银行董事长以2285万的年薪,创下了国内银行高管薪酬的新纪录。其他数家商业银行的高管也以动辄数百万元的薪酬,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不仅如此,在金融机构中,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每天收入18.12万元,高达4616.1万元的年薪在公众一片哗然的同时,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议。天价薪酬引起了决策高层的关注。(4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内银行高管薪酬由几十万、几百万猛增至几千万,公众对此几乎异口同声提出质疑,他们凭啥领取令人咋舌的天价薪酬?
公众的质疑不能说没有道理。如果是私有企业,你聘用的高管拿多少薪酬,公众绝不会无理地说一个“不”字,道理很简单,企业是私人的,资产是私人的,钱是私人的,这属于私有企业对自己财产的支配权。国有银行的高管,显然是无权自己给自己定薪的。
这是因为,几家大的国有银行,都是国家控股企业,其高管人员理所当然的由政府任命,并由其代表国家行使股权职能。国有银行高管既然是由政府任命并由其代表国家行使股权职能,政府为何就无权过问这些高管的薪酬标准呢?如此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国家负责给权,高管个人负责给自己定薪的乱象局面,国家岂不成了国有银行高管可以肆意蚕食的“冤大头”吗!
有一位叫曹文的博士说,“虽然大家对银行高管的高薪有争议,但目前更要谨防行政手段的回归,不能用行政手段管理银行高管的薪酬,薪酬要反映银行家的市场价值。”我们不由得要问,国家控股的国有银行,政府任命的国有银行高管,自己给自己定的薪酬真的反映了银行家的市场价值了吗?有关决策层在调研中发现,一家银行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排名靠后,但有高管却拿到了600万元的高薪。实际情况是,目前银行高管的薪酬并没有与银行的业绩相对应,好的银行高管未必拿的是最高的薪酬,而并不怎么好的银行反而授予高管高薪。这充分说明,国有银行高管自己给自己定薪是很难反映银行家的市场价值的,而只会在与国际接轨的幌子下膨胀私欲、刺激对利益的疯狂追逐。
值得让人深思的是,央企负责人高薪尽管也引起了公众的不满,但还没有出现国有银行高管动辄拿几百万、上千万天价高薪。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国资委可以对央企负责人的薪酬进行管理。既然国资委可以行使国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进行管理。国家为什么就没有一个部门充当国有金融股权的所有人代表,从而行使对国家任命的国有银行高管年薪的管理呢?
由此看来,落实国有金融股权的所有人代表势在必行。国家任命的银行高管薪酬,由国有金融股权的所有人代表根据国有银行的业绩进行考核、管理、制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银行高管天价薪酬的乱象。
再说一句,那些银行高管们,如果有那么一天你个人在银行控股,你拿一个亿的薪酬,公众恐怕也没有兴趣过问。但只要沾上“国有”二字,公众就有权过问,就得问一问公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
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review/txt/2008-04/09/content_14616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