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杂谈 |
分类: 时评 |
针对洛阳市职工收入增长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的现状,4月1日上午,河南洛阳市举办了企业工会负责人“工资协商制度培训班”。培训之后,这些企业工会负责人将代表工人与企业资方就加薪事宜进行协商。“这一次举办培训班,意味着协商加薪工作在洛阳全面推开。”洛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这一次,我们不是被动建议,而是主动介入。”(4月3日《河南商报》)
工资协商制度是个好制度,然而,这个好制度总是让许多企业员工无奈地称作看上去很美。究其原因,就是许多企业工会不敢和资方协商,也不善于和资方协商,因而在全国不少地方形成了企业效益明显增高,而企业员工收入的增长却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僵局,由此而影响了企业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
所谓企业工会不敢和资方进行工资协商,是因为国企中的工会组织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花瓶”的位置。工会主席拿的是企业的钱,同时大多数工会主席本身就是国企领导班子成员,享受着国企领导层的年薪待遇,甚至还拿着老总们年底奖励给的各种“红包”,让这些工会领导站出来开展工资协商,岂有不难之理。这些工会领导因此而得罪企业的老总,进而影响自己的发展,大概也不敢。
所谓企业工会不善于和资方进行工资协商,恐怕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工会组织的领导成员,大多都是近几年进城打工的务工人员,自身对企业工会的权力和责任就不甚明白,至于如何进行工资协商更是不知从何下手。当然他们也同样存在着不敢和资方进行工资协商的问题。
面对企业工会不敢也不善于与资方进行工资协商的现状,洛阳市总工会由建议变为主动介入,并通过举办工资协商制度培训班,提高企业工会帮助员工维权的本领,此举抓住了推行工资协商制度的牛鼻子。与此同时,洛阳市下发了《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政府成了在企业推行工资协商制度的强有力的后盾。洛阳的做法,对于在企业全面推行工资协商制度具有重要的标本意义。
倘若各地总工会都能像洛阳市总工会那样成为推行工资协商制度的牵头人,都能像洛阳市政府那样成为推行工资协商制度的强有力的后盾,就一定能够解开企业工会不敢不善于与资方开展工资协商的扣子,就一定能够打破企业员工收入的增长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僵局。
大河报http://epaper.dahe.cn/dhb/t20080404_1282374.htm
中国商报http://www.cb-h.com/news/ms/2008/414/08414145759KCCI51GFI5EE6
烟台日报http://www.shm.com.cn/jcld/html/2008-04/07/content_5581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