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和手帕也是好“议案”
杨金溪
见到刚刚抵京的浙江团陈飞代表时,他正忙着把特殊行李——56个菜篮和3000条手帕,搬进房间。“篮子准备送给56个民族的代表——多一个篮子,少一条袋子,减少白色污染,代表有示范效应呀!2987位代表每人一块手帕——少用纸巾,节约资源嘛。”没想到,眼前这位肤色偏黑、嗓音洪亮的农民代表,竟有这般强烈的环保意识。(3月4日人民日报)
作为农民代表陈飞,一到达驻地就给会议带来了新气象——56个菜篮和3000条手帕。56个菜篮送给56个民族代表,意在少用塑料袋;3000条手帕送给2987位代表,意在少用纸巾,节约资源。笔者由衷地为陈飞此举叫好,并有理由说“56个菜篮和3000条手帕”也好“议案”。
把“56个菜篮和3000条手帕”称作为最好的“议案”,并不是说这就是陈飞的议案。然而我们看到的,尽管“56个菜篮和3000条手帕”不会被立法所吸收,不会作为建议而转交有关部门,但是陈飞此举堪称人人都可以自觉践行的“行走议案”。陈飞就是这个“行走议案”的践行者。6年前的春天,陈飞开始了一个农民的环保之旅——自掏腰包跑了全国19个省区市,送出上万个菜篮子;3年前的初夏,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在自己的家乡创建“中国无塑料袋第一村”。一个农民创建“中国无塑料袋第一村”,是何等的气魄!由此延伸开来,在我们身边倘若出现更多的陈飞,去创建“无塑料袋商场”、“无塑料袋社区”,甚至创建“无塑料袋城市”,中国的环保未来将是充满希望的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将落在实处。
我们将“56个菜篮和3000条手帕”称作为最好的“议案”,更是因为在陈飞此举中,展现出一个农民代表心中的“大我”精神。提交议案是人大代表的重要履职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议案是人大代表交给人民的一份履职答卷。人大代表怎样才能提出具有代表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议案、建议,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关键是心中要装着“大我”。陈飞作为一个农民代表,给大会带来的“56个菜篮和3000条手帕”,其可贵这处就在于,农民眼里透视着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和千秋后代的环保大视野、可持续发展的大视野。
相比之下,参加“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准备提出的一些提案、议案和建议等,似乎“大我”精神少一些,“小我”诉求多了一些。当然一些代表、委员从某个阶层的利益出发,表达其利益诉求也是自己的权力,但是这种利益诉求如果放在“大我”里去考量和斟酌,就会避免偏面性。比如有人提出,“取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没买房的快去买”,“呼吁发行500元大面值钞票”等,似乎与现实语境和公众利益诉求都相距甚远。
海峡都市报http://www.hdzxw.com/hdnews/review/200803/311859.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