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都设无车日”花拳绣腿不治本
杨金溪
春城昆明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无车日”。自此,昆明成为全国第一个月月都有“无车日”的城市。然而,月月都搞“无车日”,引发了公众的争议,甚至有市民称这是作秀。昆明市政府有关负责人称,此举决策是慎重的。(10月28日新京报)
今年全国许多城市都开展了无车日活动,不少城市的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了无车日活动。开展无车日活动,旨在增强环保意识,感受城市车辆过多而引发的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等问题。特别是要让城市的为政者、管理者在无车日的亲身感受中,提出城市交通管理新举措。昆明月月设无车日的做法,曲解了无车日的宣传内涵,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本末倒置。
无车日的体验并不是越多越好。月月设无车日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一年12天的无车日,剩下的日子里城市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不是依然“涛声依旧”吗!然而在城市交通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无车日的日子,只能是家有私车一族的不方便的日子。这种强行规定侵犯了一些人的合法权益,是不可取的。由此而引发的有市民提出退还12天养路费的要求也就不奇怪了。
通过一年一度地无车日宣传活动后,关键是政府要在交通管理上拿出治理的新招。首先面对城市中大量私车的出现,要在政策上出台控制私车大量涌现的冲动,比如有人提出免除养路费,开征燃油税,通过以行驶距离为标准的价格的游戏,达到控制车辆数量之类的建议,为政者不妨在这方面多做一些调研并出台控制私车无节制增长的态势。
有了控制私车增长的措施,还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这就要求公共财政要大力扶持公交事业,让公交出行变得更为方便、更为舒适,
特别是在公交价格上要惠及于民。要让市民在出行中深切感受到,乘公交比买私车划算。
控制私车盲目增长,还要鼓励市民上下班及出行多用自行车。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中,要建设标准的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组成的城市道路。然而,我们看到,在不少城市中道路越建越宽,然而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却越建越窄。灵活方便的非机动车,变得不灵活不方便,甚至变为出行难,这种状况怎么能抑制人们购买私车的冲动?
当然,减少城市车辆出行,不但要控制私车的增加,也要出台制止公车滥用的措施。一些地方,领导带头上下班骑自车,同时规定近距离公务都应乘坐公交出行等,应该说都是值得提倡的很好的措施。
由此看来,昆明月月设无车日,显然是在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上的本末倒置,花拳绣腿不治本。
钱江晚报http://zjdaily.zjol.com.cn/qjwb/html/2007-10/29/content_1796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