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游”没什么可指责的
杨金溪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似乎可以更为客观冷静地看待生死问题。上海主办白领陵园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墓园这个独特的人文纪念平台,就是为了让白领借此机会与生命进行交流,去思考生命的主旨,进一步珍惜生命、热爱生活。”(6月17中国新闻网)
http://news.qq.com/a/20070617/000263.htm
记得今年清明前夕,曾有报道,为了给白领减压,上海就曾有人策划组织白领到墓地踏青。消息传出,称赞者有之,反对者有之。现在看来,最近上海悄然兴起的“白领陵园游”,恐怕也是前些时候有人提出到墓地踏青的继续。
白领,现在有还有一个形象的称谓,叫白骨精,白是白领,骨是骨干,精是精英。白领拿钱多,但大多白领感到自身工作压力大,时常处于苦闷、烦躁之中,觉得活得很不愉快。从这个意义上说,白领的确有着减压的强烈需求。至于如何减压,笔者认为,只要不妨害公共利益,不妨害他人,这是白领们的权利,当然也包括上海悄然兴起的“白领陵园游”。
有人对白领崇尚的“陵园游”,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是矫情,还有人对此进行讥讽说“那就躺在棺材里去感悟”,这恐怕显得片面和过激了一些。毕竟白领面临竞争、升迁,工作压力过大,是不可否认的现实。社会上及其心理学专业人士,针对白领压力过大,也开出了许多给白领减压的药方,甚至市场上出现的了“白领减压经济”。相比有白领为减压而扮演农妇去和别人吵嘴相比,“白领陵园游”倒是显得更为优雅和文明,同时也有一定的让人信服的道理。
人在生活中会有许多想不通和不愉快,有的在想不通中不能自拔,出现悲观、厌世,甚至轻生。正像《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就曾由衷地写下自己对陵园的观感:“陵园确实是个好地方,有空去坐坐,会悟出很多事情,少很多烟火气,平很多不平事,笑很多可笑事。”在陵园里,走一走,坐一坐,面对已经逝去的生命,与生命进行交流,去思考生命的主旨,的确会给人很大启发,会使人们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笔者认为,“白领陵园游”还应多将已经逝去的革命先烈、名流名人纳入活动的视野,这对于感悟生命的意义将会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陵园游”也不应成为白领的专利,各界人士包括广大青少年,都可通过这种活动,升华自己的情操。同时,在开展“陵园游”活动中,应保持肃静,不要乱扔杂物,要用自己的行动体现对逝去生命的尊重。
“陵园游”,挺好!
大众网http://www.dzwww.com/dzwpl/mspl/200706/t20070618_2275625.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