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徽派古宅“外流”上海令谁震惊?

(2007-04-12 17:40:41)
分类: 时评
 

徽派古宅“外流”上海令谁震惊?

 

杨金溪

 

2007年04月11日18:02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12幢来自皖南休宁、歙县、屯溪等地的徽派古宅,将会整体搬迁到上海宝山区罗店镇的一个生态休闲园里。”近日,在上海工作的皖籍人士张先生向本报反映,他对古宅“外流”感到震惊。(4月11日安徽商报)

  黄山市文化局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黄山市1985年文物普查时,1795年以前的古民居有4700余幢,但这20多年间,这些古民居在以平均每年近100幢的速度消失,“不是坍塌就是卖掉。”

  众所周知,2000年,皖南黟县的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皖南古村落及其徽派建筑已成为全人类共享的珍贵财富。对于这些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村落,后人只有保护的权力,而任何人没有权力改变它的现状,包括对其移址。

  对于支持移址者所持“移址有利保护”的见解,也是完全站不住脚的。首先,应该看到,皖南古村落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这些古建筑的独特而又精美的建筑风格,而是在其背后沉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座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无一不和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着内在联系。这些古村落离开了皖南这片土地,就失去了作为古文化的根,失去了根的皖南古村落,也就失去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古村落的整体移址,是对古文化的破坏。

  其次,12幢来自皖南休宁、歙县、屯溪等地的徽派古宅,整体搬迁到上海宝山区罗店镇的一个生态休闲园里,其目的是不是保护皖南古村落呢?根本不是。负责搬迁古村落的卫斯嘉园林总经理王卫说,“我其实没有过多考虑过保护问题,而是更想开发这些古建筑的功能,或者说,是尝试在商业开发中引入古建筑的元素,发挥出它的新价值,这是我的目的”。王卫十分明确地表达了所谓古村落移址,就是开发其商业价值,两个字:赚钱!商家倒是赚钱了,而坐落在皖南的古村落却一座座地消失了。

  对于皖南兴起的古村落“移址发财”风,有关部门绝不能等闲视之,必须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否则,我们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皖南古村落的保护力度,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做好皖南古村落的日常维护及修复工作。财政再紧张,这个钱也应花,惟有此,才对得起先人、对得起后人。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责任编辑:陈城)

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GB/5601391.html

东方早报http://www.news365.com.cn/xwzx/gd/200704/t20070412_137019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