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验衣钵 三月十七日,斋堂前挂“查验衣钵法”的方丈手谕牌示。在大殿中敷桌设座,新戒们捧衣钵上殿。大鼓三通,引礼师带着新戒数人,恭请教授师到大殿。教授师就座,待新戒礼毕后说道:“今遵奉和尚差命,为汝等查验衣钵,若有破旧及绫罗上色者,当如律再办。”新戒各将衣钵捧定,教授师下座,引礼师前导,一一查毕。教授师归位,说道:“尔等衣钵备具,应法缘成,可以登坛纳戒了。”新戒顶礼三拜,送教授师回家房后,也各自捧衣钵回堂。
露罪忏悔 三月二十八日下午,斋堂前挂“请某师为露罪、引赞、验签、缴签、护坛、巡视师”和“露罪忏悔法”的方丈手谕牌示。露罪忏悔,是由新戒们根据佛教戒律的要求,检查坦白自己以往犯过的罪愆,并进行仟悔的仪式。整个过程由羯磨师主持,并有露罪师作助手,书记作记录,验签师、缴签师详查出入,护坛师、巡视师整肃忏仪。
入夜时分,在羯磨堂中敷设一座,供以香花,座后设一案,为书记席。堂内香烟缭绕,灯火辉煌,造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仪式开始,先念大悲神咒,仗此咒力,洁净坛场,驱除魔障。然后,根据新戒出家的不同类型,分别问是否犯过“五逆”(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羯磨转法轮僧、出佛身血五种逆恶极重之罪)、 “六逆”
(“五逆”加就阿闍黎)、“七逆”(“六逆”加弑和尚)、“十恶”(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绪语、贪欲、随意、{目真}恚、邪见等十种恶业)、或“四弃”(比丘戒中的淫、盗、杀人、大妄语四种最重的戒律)罪。新戒如实回答后,由书记登记于册。
呈罪称量 三月三十日,羯磨师,引师和书记将昨夜露罪忏悔的清册呈送给大和尚,对其中罪业极重的新戒进行审定处理。这些新戒随引礼师拜见大和尚、羯磨师,乞求垂悯。大和尚、羯磨师对其严格教育开导后,即命侍者传请丛林的“四大班首”“八大执事”及两序大众,讲明情况后征求意见,是否同意他们受戒;大和尚对大众师说:“诸大德,现在若同意他们忏悔后受戒,就齐答‘可尔’(大众师齐答:可尔!)
既然诸大德同心称量,都答可尔,就请引礼大德为他们严设炉台香烛,让他们遵依大乘方等忏法,至诚礼仟,格外拔济。”拔济的具体办法都开列在《出罪单》上。
《出罪单》高一尺六寸,宽一尺二寸,木刻纸印,其文为:
出罪单
口口古刹,就今口口年口月口日
传宣毗尼,预差羯磨师查得乞戒弟子口口,于未受戒前所作诸恶,令尽净。谨依律部,爱诸善法条件,开除诸罪,次第列左。
十恶:千佛仟口部,金刚经口卷 七佛忏口部 灭罪咒口遍 大悲咒口遍
药师咒口遍 往生咒口遍 楞严咒口遗 观音圣号口藏 斋僧口众
口逆:万佛忏口部 法华经口部 刊佛经口部 供僧履口双
放生命口众
右件给付受戒弟子口口讫缴
单上的寺名、法名、时间按实际填写,所犯十恶罪,五逆、六逆、七逆罪,即根据呈罪称量时的轻重,在罚拜仟,罚念咒,罚列佛经、供僧履、放生命的空白上填写。
下沙弥启 当日晚课毕,新戒齐集法堂。引礼师带领新戒数人礼请羯磨、教授师和大和尚至法堂,新戒分别顶礼三拜,长跪合掌;为首者宣读请求受沙弥戒的启文:
伏以五分法身,本源自戒根而成立;三乘妙体,命脉从佛性以发生。大施慈悲,甘露均沾品类;曲垂方便,衣珠指示庸人。希慧日以高悬,仰角风而普扇。恭维某某堂上上某下某律师为我等作得戒大和尚。
欣逢盛世,幸投芥子之针锋;适际机缘,喜种莲花于陆地。某某等形虽出家,未沾戒品,虚名释子,滥厕僧伦。故今匍匐座前,愿垂哀悯;赐我等十支诤戒。如法精练,奉教行持,下情无任,恳祷之至。谨启。
求戒弟子某某等百拜顶礼
夜礼通宵 新戒们回到戒堂,为明日受沙弥戒夜礼通宵。礼佛时得先念以下四句:
大慈大悲悯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
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志心皈命礼。
礼佛的次第为:
南无过去庄严劫千佛,
南无现在贤劫千佛,
南无未来星宿劫千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优波离大德尊者,
南无十方菩萨摩河萨,
顶礼某某堂上上某下某戒源和尚,
顶礼某某堂上上某下某律师为我等作沙弥戒和尚
顶礼某某堂上上某下某律师为我等作羯磨阿闍黎
顶礼某某堂上上某下某律师为我等作教授阿闍黎
传沙弥戒 四月初一,大雄宝殿前挂方丈手谕的“传戒、“授沙弥戒”牌示,殿内高搭戒坛,坛上正中和左右各设一痤,供列香花灯烛,气氛庄严隆重。新戒们早在大殿排班恭候。已时,钟鼓齐鸣,传戒大和尚、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入座,座后各设背屏。新戒至诚顶礼三拜,长跪合掌,然后进行以下仪程:
请师。即重申恭请某某为得戒大和尚,某某为羯磨阿闍黎,某某为教授阿闍黎。引礼师念一句,新戒跟念一句,如此三请三叩首。
请圣。即奉请娑婆教主等、大小二乘等、观音菩萨等、光明会上寄位诸天等,普降法筵、证盟受戒。请后一拜,起身合掌,作观而立。
忏悔。和尚对新戒说:“汝等一往所作罪业,曾经忏悔。尚有无始,至于今生,所造过愆,不自觉之。汝等应翘勤五体,端秉一心,求哀忏悔……”
问遮。羯磨对新戒说:“所谓遮难,根据律制,有‘十三重难’,‘十六轻遮’,遮难若无,方是完全净器。汝等此生,曾犯重难轻遮否?”新戒齐答:“未犯。”
皈依。羯磨对新戒说:“我今为汝等秉宣三皈羯磨,汝等自称法名,其余皆随我念——我某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新戒随师念一句,一叩首。
说戒相。和尚对新戒说:“汝等已得沙弥清净戒体,我今为汝等说沙弥十戒之相,令汝实相守持,以护其体——第一,尽形寿不杀生是沙弥戒,汝今能持否?”新戒答:“能持。”一直说到“第十,尽形寿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是沙弥戒,汝今能持否?”新戒答:“能持。”
搭衣:和尚对新戒说:“汝等已经受戒,名为净器。受戒在于心,搭衣表其相,请引礼大德诵偈传衣。”这时,新戒一齐起立,应声诵偈:
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
我今顶戴受,世世不舍离。
引礼师将衣传递教授师,教授薰香传递戒和尚,戒和尚薰香传递羯磨师,羯磨师薰香传递新戒。新戒一一搭衣毕,展具顶礼,应声诵偈:
卧具尼师坛,长养心苗性。
展开登圣地,奉持如来命。
南无宝檀华菩萨摩诃萨!新戒们三称三拜,问讯,长跪,合掌。
听教嘱。和尚抚戒尺云:“以此受戒功德,普济众生,庄严净土,大众同音。”新戒念佛回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钟鼓齐鸣,新戒展大具;至诚顶礼和尚三拜,撩衣、护钵、起具、问讯。分班而立,礼送大和尚,二位阿闍黎及大众诸师下座。初坛传授沙弥戒就此圆满结束。
二坛传授比丘具足戒
比丘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必须受的大戒,是最重要的戒。受了此戒后才算最正规的佛教徒。受戒时必须具足一切条件,如特定的监察僧人(十师)、特定的受戒场所(戒坛)、特定的法会程序。这些程序有编签习仪、请戒开导、通白二师、教衣钵法、审戒忏悔、登坛受戒等。
编签习仪 授完沙弥戒的当天下午,斋堂前挂方丈手谕的“编签习仪”牌示。比丘戒的具足四义中,有一分威仪具足戒。威仪不足则行为越轨,出入招讥。因此,沙弥在受比丘戒登坛之前,必须编签习仪。方法如下:以三人为一坛,一签列三坛,九人中选一人为首,统领其余八人,并张榜公布。十位引礼师分头带领新戒们演习,务使登坛时不致造成规仪次序紊乱。
启请尊证师 四月初二日,斋堂前挂方丈手谕的“请上某下某为尊证阿闍黎”牌示。在早课完毕,向大和尚乞授比丘戒法后,便在大殿设置礼请七位尊证师的座位。上午,新戒齐集大殿,引礼师率领几位新戒,捧着香盘,先把各位尊证师从寮房请到客堂集中;然后入大殿,新戒合掌齐喝“南无香云盖菩萨”。“七师”坐定,新戒闻磐声至诚顶礼三拜,然后由七位新戒分别宣读七道请启。再由引礼师一一介绍所请七位尊证师戒行道德。介绍完毕,送“七师”回寮。在受比丘戒时,七位尊证师将在比丘坛上为求戒者作合法的公证人,与戒和尚、羯磨师、教授师合称为“十师”。
请戒开导 四月初三日,斋堂前挂方丈手谕的“请戒开导法”牌示。其仪礼程序与受沙弥戒前的“请戒开导”大致相同,但其规模不如前者。只在法堂内设一高座、上置香炉、烛台、花瓶等件,由大和尚一人开导,他引《萨婆多律论》说:“若发微品心,受微品戒;若发中品心,受中品戒;若发上品心。受上品戒。”登比丘坛正是受上品戒,故要求新戒们都发上品心。开导毕,新戒们展具顶礼三拜,送大和尚回方丈。
通白二师 同日,斋堂前挂方丈手谕的“通白二师”牌示。沙弥欲受具足大戒,必须是戒和尚、羯磨师、教授师三位一体,律法相应,而仟悔、教诫的重任在于二师。这次对二师不再下请启,故叫“通白二师”。
教衣钵法 同日午斋后,斋堂前挂方丈手谕的“教衣钵法”牌示。此法由教授师主持,地点设在大殿,事前已敷桌安座毕。新戒们身搭七衣、手捧五衣、大衣、卧具及钵等,先到大殿排列。鸣鼓三通,引礼师及新戒数人迎请教授师进殿,拈香、唱赞、行礼、升座毕,新戒展具三拜,长跪合掌。这与传沙弥戒前验衣钵不同,主要由教授师宣讲衣钵律制的起源及正确受持的方法。并说:“自今以后,凡欲裁造衣钵,应须请教明师,不得有违圣制,汝等能依教奉行否?”众答:“依教奉行。”
审戒忏悔 审戒忏悔与受沙弥戒前的露罪忏悔,在场面仪式、参加人员上基本相同,并都是晚间在羯磨堂举行。审戒的主要内容,是问“十三重难”和“十六轻遮”。特别是对于“沙弥十戒”,必须每条一一问过,如实回答有或无。若有犯前四条根本性重戒的,由书记登记于册,次日呈报戒和尚;若有犯后六条可忏悔轻戒的,由羯磨师按照戒律规定,当场作出进行某种忏悔的决定。
搭坛演坛 四月初四日,斋堂前挂方丈手谕的“搭坛演坛法”和“礼通宵法”的牌示。早粥后,新戒踊跃参加搭比丘台,台上设“十师”座位,坛周绕以幡盖布围,避免登坛时有任何与传戒无关人员到现场观看或聆听。坛下正中设一香案,上置香花瓶炉及护坛牌位。旁设遮难坛。午斋后,新戒回堂演习比丘戒文,大和尚请“二师”、“七证”上比丘台预习仪轨,并举行“净坛”仪式。
晚课毕,新戒齐集法堂,引礼师带领新戒数人礼请七位尊证师、揭磨和教授师、大和尚至法堂,新戒分别顶礼三拜,长跪合掌,为首者宣读请求受比丘具足戒的启文。然后回到戒堂,为明日受比丘具足戒夜礼通宵。礼佛增加了向一至七位“某某堂上上某下某律师为我等作尊证阿闍黎”的内容。
登坛传戒 四月初五日,大殿前挂方丈手谕的“传戒”、“授比丘戒”牌示。早粥后,三阵大鼓,新戒齐集法堂前;大引礼师和二引礼师率领新戒数人分别迎请传戒‘十师’,其余引礼师和新戒则在法堂坝内分东西两班相对而立,恭候大驾。法堂钟鼓齐鸣,在引礼师和新戒的迎请下,引赞师们持着庄严的幢、幡等仪仗为先导,队列中依次为七位尊证师、羯磨师和教授师,最后戒和尚。新戒们展四招具长跪俯伏,迎请队伍从新戒中穿过,来到法堂。新戒起具、合掌恭立,戒和尚在香案前拈香礼拜毕,‘十师’依次入座。
先行请师仪式。左班引礼师念道:“明镜当台,遇形则鉴;洪钟在架,有扣则鸣。戒品具足,须仗于‘三师’;举检七非,全凭于‘七证’。今在此大僧之中,为汝等恭请‘十师’,登坛受具。汝等各各记取和尚及现前诸师相貌名字,不得忘失。”于是,由左右两班引礼师轮流宣布“十师”名号:
第一位,上某下某不律师为汝等作具足戒和尚;
第二位,上某下某律师为汝等作羯磨阿闍黎;
第三位,上某下某律师为汝等作教授阿闍黎;
第四位,上某下某律师为汝等作尊证阿闍黎;
……
宣毕,新戒闻磐声至诚顶礼三拜,恭请“十师”登比丘坛。
其后是讲衣钵,问遮难。新戒回戒堂,按编签顺序,三人或九人一坛,带着衣钵先到遮难坛,由教授师先讲衣钵的涵义。让新戒懂得衣钵乃是诸佛的标志,应当尊重爱护,好好披持。然后对新戒逐个询问“十三重难”、“十六轻遮”。“十三重难”
是指十三种重大罪过和问题,如杀父母、杀罗汉、刺佛身出血、污净行比丘尼等;“十六轻遮”是指十六种妨碍出家的问题,如年龄不够、衣钵不具、父母不允、欠债不还、现为奴隶、现为官吏或有某种不能参加僧伽集体生活的疾病等。以上问题,新戒都要逐条逐项回答。这些属于受戒前的初步审查,登比丘坛时还要再问一遍。
最终是登坛受戒。比丘坛上,中为传戒大和尚,左、右为羯磨、教授和七位尊证师。新戒脱鞋上坛,合掌长跪,经再三询问后,“三师七证”表决通过授具足戒。授戒后由传戒大和尚讲说“四根本戒”。要新戒们明白这是具足戒的根本,别的戒条都是从这四戒分出的枝叶,违犯了这四戒中的任何一戒即失去比丘资格。最后希望新戒善受教法,续佛慧命。如此,授完一坛再授二坛,直至圆满。新戒受完比丘戒或比丘尼戒后,下午齐集大殿发愿,晚上诵《四分律》戒本。
本日在传授比丘戒的同时,新戒中的沙弥尼还得先由传戒尼师、羯磨尼师、教授尼师和七位尊证尼师组成的“十师”给她们传授二部僧戒后,再登比丘坛,接受比丘尼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