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晨钟暮鼓(八)

(2007-08-04 13:33:24)
标签:

人文/历史

晨钟暮鼓

分类: 菩提心园
 剃度出家

   佛教戒律规定,凡年满七岁的儿童或其他年龄的男女,都可出家到寺院修行,受与在家居士相同的三皈五戒。经过一段时间寺院生活的实践,修行者要求副度,征得寺中主要执事僧和住持僧的同意,便可举行剃度仪式。由某执事僧或住持僧作剃度师,剃除须发,著上僧衣,成为未受沙弥十戒的非正规沙弥。按照《剃度沙弥正范》,剃度仪式有导引、启白、请师、开导、请圣、辞谢“四恩”、忏悔、灌顶剃发等程序。作一个““形同沙弥”也是不容易的。

    导引 求度者分别拜见知客师和维那师,请他们导引,去见住持,要求剃度。

    启白 求度者随诸师见住持,先立门外,由维那师票明住持,代为启白;某某厌俗之心已决,学道之意愈坚,故今恭诣座前,慈允披剃。

    请师 住持允诺后,命求度者从右而进,走到住持法座前,合掌、长跪、拈香三瓣,闻碧声顶礼三拜。住持问过“汝有虔诚进道之心否?”“汝可一心修炼道果否?”之后,求度者随维那师念道:“弟子某今请大德为证盟剃发本师。”如此三请三拜。住持也可以指定其他僧人为证盟剃发本师,即剃度师。

    开导 住持为求度者讲开导:“汝今殷勤三请,愿为汝作证盟剃度本师,所有言教,汝当谛听……汝能依教奉行否?”求度者答:“依教奉行。”

    请圣 住持起座拈香,以香花奉请诸佛、菩萨及剃度会上寄位诸天、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伽蓝主者、土地龙神、护法神王、金刚力士、幽显神祗等,来作剃度的证明人和监坛护卫者。

    辞谢“四恩” 求度者先以世俗礼向北四拜,又向南四拜,辞谢天地、君王、父母、师长“四恩”;再以出家礼端身合掌,至诚作观,闻磐声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九拜,顶礼住持三拜,合掌长跪。

    忏悔 求度者长跪合掌,念忏悔偶:“……故于今日,生大惭愧,克诚披露,求哀忏悔。唯愿三宝,慈悲摄受,放净光明,照触我身。诸恶消灭,三障溺除,复本心源,究竟清净。”

    灌顶剃发 这是剃度仪式中最庄重、最实质性、也是最后的程序。住持手携净瓶离座,走到合掌长跪的求度者面前,先用手指浇净瓶中的甘露水,洒在求度者的头顶上,连续三次,使他心地清凉,烦恼不侵。灌顶仪式结束后,一侍者接过住持的净瓶,另一侍者取来座上的戒刀。住持接刀在手;对求度者说:“今以戒刀,断汝之发,令汝尘情水灭,梵行增长。此乃旷劫多生之善因,非今朝偶尔之侥幸。汝当愈加深信,生大欢喜。”说罢举刀剃发,边剃边诵偈: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远离烦恼,究竟寂灭。

    当念完偈语,头发刚剩下顶髻部分还没有剃,住持停下戒刀,严肃地对求度者说:

    我已为汝削除头发,唯有顶髻。汝当谛审,决定不能忘身进道、忍苦修行者,少发犹存,仍同俗侣。放汝归家,未为晚也。故我今于大众之前问汝,汝今决志出家后,无 悔退否?

    求度者回答:

    决志出家,后无悔退。

    如此三问三答后,住持重新举起戒刀,将剩下的顶髻剃去,使得度者“爱缠永绝,福慧日增”。剃毕,得度者抖尽残发,整理衣服,归于本处,长跪合掌,乞求剃度师赐以法名和法号。赐毕,闻磐声,得度者向剃度师至诚顶礼三拜,起立一旁。住持下座礼佛,维那领僧众一起唱《回向偈》:

    剃度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僧人落发,起源于佛陀时代。据《佛传》说,悉达多王子逾城出走以后,便以利剑自剃须发。并发愿说:“今落须发,愿与一切断除烦恼及习障。”烦恼习是修持中基本断除烦恼后残留的习气,烦恼障则指扰乱身心、不能专心修道的种种障碍。悉达多的断发言誓,可为后世佛教徒所效法。从形式上讲,这是出家人区别外道和其他俗人的特征;从实质上讲,它体现了出家人断除烦恼的坚定决心。

    按佛门规定,剃度招徒是子孙寺庙的事,丛林的住持、班首、执事和普通僧众,都是不得招收徒弟的。明文规定:“住持方丈并法眷入等,不得招徒削发,如违逐出。”“私收徒众,不许共住。”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产生派系,妨碍僧团的和合。在现代的丛林,上述规定已没有严格执行,有的丛林也在招收徒众,其条件,一般都要求年满十八周岁的未婚青年。除此而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本入申请,家庭同意,身体健康,六根具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对于佛教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要一名佛教徒作为介绍人。

    发愿出家的男女青年,要在寺庙见习一年以上时间,因缘成熟后,才由住持或住持委派其他僧人剃度。剃度的仪式也不如过去繁冗。而且,剃除须发是由理发师一次完成。剃度师只是拿起剃刀,一边念剃发法语,一边象征性地剃一下。

    子孙寺庙的沙弥、沙弥尼们,到了十八岁受戒的年龄,逢上丛林传戒的机会,剃度师则为弟子准备好受戒用的衣、具、袍和必需的盘川及衣单费,让弟子副丛林受具足戒。这是师徒间共同的一件大事,更是出家人在修行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三坛传戒

     作一位戒行具足的比丘或比丘尼,除了要有崇信佛法的坚定信念和恪守清规的顽强意志外,首先必须经过佛教戒律中规定的程序。即在剃度出家后的几年或更长时间,履行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三坛大戒”的隆重仪式。这种仪式都在各大丛林举行。这些丛林设置有专为佛门弟子传戒的戒堂和戒坛。对于丛林的方丈大和尚采说,称为传戒;对于子孙庙的求成者来说,称为受戒;

    各地丛林的传戒法会,在时间安排上有不同,或每年举行,或隔年举行,或三年举行一次。会期也各异,或在春天,或在秋天,或在冬天。而大多选择在佛诞日阴历四月初八前后的二十五天内,即从三月十六日开始,四月初十结束。这段时间正值春暮夏初,气候温和;又刚好在结夏之前,是丛林一年中的闲暇之时。会期过后几天,丛林即开始夏安居了。

    传戒分为三级三次,称为三坛:即初坛传授沙弥戒,是事务最繁忙的;二坛传授比丘戒,是场面最隆重的;三坛传授菩萨戒,是教仪最神圣的。

    过了正月十五日冬安居解制以后,丛林的客堂、禅堂、库房、大家和衣钵寮,便开始为传戒作准备,包括物资上的筹办和人员的安排。传戒的核心成员有传戒大和尚、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和七位尊证阿闍黎,还有十位引礼大德,共计二十位。这些成员都必须由在佛门中享有盛誉、熟悉律仪的高僧大德担任。除了传戒大和尚必须由、本丛林的方丈和尚担任外,其余成员可以在别的丛林寺院礼请一部分,这件事也必须在传戒会期前办妥。

    三月十六日是求成的沙弥、沙弥尼进戒堂的日子,习惯称为“新戒进堂”。但在好几天前,各地寺庙的新戒就陆续来到传戒丛林。十六日新戒基本到齐,人数往往是常住僧人的两、三倍左右,上殿课诵、过堂用斋都十分拥挤,显出一派繁忙景象。

     初坛传授沙弥戒

  

  传授沙弥戒,从进堂到圆戒共需十六天,占去整个戒期的三分之二,在“三坛传戒”中所用时间是最长的。这是因为传每一种戒,都要举行一系列仪式,如挂搭、请引礼师、道喜看单、贴单、通启二师、请戒开导、查验衣钵、露罪忏悔、呈罪称量、登坛受戒等。同时,新戒对丛林规矩和传戒礼仪都很陌生,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学习演练。在传比丘戒和菩萨戒期间,这些仪式可以相应省略,演练时间也可大为缩短。

    挂搭 三月十六日,斋堂前挂方丈手谕的“挂搭法”牌示。新戒的挂搭与一般云水僧的挂单不一样,因为他们是为求戒的目的而来,所以要举行一定的仪式。首先要请求知客师带他们去拜见方丈大和尚。知客进方丈向大和尚顶礼,说明来意,大和尚即命新戒的几名代表进方丈。新戒们闻磬声至诚顶礼三拜,合掌长跪,为首者说:“学佛不易,戒法难求,欣逢大和尚传戒,我等特来求成,乞望恩准。”和尚认可后遂命知客师把新戒们送入戒堂安单。

    写请启 安单后,为首的新戒又请知客师把他带到书记的寮房,向书记顶礼三拜,求他代写恭请传戒大和尚、羯磨、教授、尊证和引礼师的请启。这些启文各有格式,一般的新戒是写不好的。书记是丛林中专门从事文书工作的,写出的启文也有高低。启文由红纸楷书,有的颇具文采,下面是一道请引礼师启文:

    伏以

    琢玉成良器,须凭七匠之功;教子出英才,必假严师之力。是以焚香敷座,五体投诚,恭请

    某某堂上上某下某律师为我等作引礼大德

    弘开祖印,大接凡流;诱众有方,诲人不倦。唯愿引南有车,不迷归家之路;见月因指,宁负引导之心?希垂俞允,不胜沾感之至!谨启。

求戒弟子某某等百拜顶礼

    请引礼师 同日,斋堂前挂方丈手谕的“请引礼大德”牌示。知客命新戒们在客堂、大殿和戒堂分别设座安椅。然后,知客带领新戒数人,依次来到十位引礼师的住地。新戒向引礼师顶礼三拜,先将他们的衣具送到客堂,这叫做“请衣具”。大鼓一通、二通,十位引礼师纷纷来到客堂,新戒们早已齐集大殿。大鼓三通,知客师命新戒八人出班,二入执香,随他去客堂迎请引礼师。

    客堂内,十位引礼师已依位就座,新戒向他们行礼后迎至大殿。引师殿中坐定,新戒们拈香唱赞,长跪合掌,其中十人一一宣读十道请启。宣毕,知客将十位引礼师的原有职位及道德品行逐位介绍,新戒们分别至诚顶礼三拜。此后,新戒们末后先行,迎引礼师到戒堂。引礼师们就座,已在此迎候的新戒一起顶礼三拜。为首者说:“我等形虽出家,未沾戒法,今幸大和尚传戒,特望诸师引导愚迷,早登戒品!”大引礼师勉励新戒咸遵律制,莫厌繁劳,好好演习礼仪。

    仪式毕,由两位引礼师送知客师等出戒堂,新戒顶礼知客师三拜。从此,管理新戒的事宜就算交给十位引礼师了。

    道喜看单 同日下午,斋堂前挂方丈手谕的“攒单法“牌示。引礼师就职后,客堂安排照客们为十位引礼师搬单到戒堂的引礼寮位下。然后,引礼师们齐到方丈向大和尚谢职。晚课后,大和尚同丛林班首\主要执事及两序大众向引礼师道喜。先是新戒们齐集大殿前,随引礼师到客堂、大寮各处巡寮。巡寮毕,再到法堂坝内排班。十位引礼师站在法堂前,丛林班首,执事也陆续到齐。

    客堂敲序板,三阵过后,大和尚在侍者、圣僧们的导引下,出方丈经东廊环绕,从中间正道来到法堂。大和尚呼:“向引礼师们道喜!”大引礼师回禀:“不敢当,某某等至诚顶礼和尚三拜!”引礼师和新戒顶礼毕,丛林都监又呼:“某某寺都监师、监院师、知客师、维那师……及两序大众,向大师父、二师父、三师父……十师父道喜!”大引礼师回答:“礼谢!向某寺常住及两序大众顶礼三拜:”新戎和引礼师顶礼。新戒高呼:“阿弥陀佛!”

    晚间,大和尚及丛林班首、主要执事到戒堂“看单”,即来看望十位引礼师和新戒们的住宿情况。

    教习礼仪 从新戒进堂的初日到第八日的七天内,主要是由十位引礼师教习佛教礼仪。一是训练僧人的基本礼节,如行、立、坐、卧,合掌、顶礼、长跪,持香、拈香、唱赞,穿袍子,吃斋饭等。二是演习受沙弥戒过程中的礼节,如站队形、迎送、礼谢、搭衣、展具等。其余的时间则拜佛。

    贴单 三月二十四日,斋堂前挂方丈手谕的“贴单法”牌示。新戒在戒堂中设桌敷座,并早由书记用红纸写好,有新戒法名、所住东、西广单(大铺)位次的单条,以及十位引礼师的单条,发鼓三通,引礼师领几名新戒迎请大和尚至戒堂。大和尚入座,新戒闻磐声至诚顶礼三拜,长跪合掌,随即诵《大悲咒》,令戒堂清净。礼毕,大和尚到引礼寮为十位引礼师依次贴单条;引礼师到新戒住处依次贴单条。贴单的目的是,人员就此固定,并获认可。

通启二师 三月二十五日,斋堂前挂方丈手谕的“请羯磨、教授阿闍黎”和“通启二师法”牌示。引礼师带领新戒数人,捧着启盘,分别到羯磨师寮和教授师寮,恭请他们担任传沙弥戒的羯磨阿闍黎和教授阿闍黎。阿闍黎为梵语音译,即佛教“轨范师”的意思。

    引礼师命新戒们齐集法堂,再由八人出班,二人执香,带上由衣钵寮准喜好的衣、具、袍和礼品,到请堂(为请师专设的礼堂)迎请“二师。”

    “二师”被迎至法堂,与新戒们见面。新戒为首者进位上香、唱赞,分别宣读“请启”。恭请羯磨师启文的内容是:

    伏以人能弘道,钦遵古佛之规模;法能传灯,剪除众生之习染。去昏霾于慧炬,引接西方;拯沉沦于法桥,津梁三界。某某等翘勤五体,披沥一心,希近宝阶,重增大戒。特恭请某某堂上某律师为我等作羯磨阿黎。唯冀鸿慈,希垂俞允,不胜激切之至。谨启。求戒弟子某某等百拜顶礼。

    恭请教授师启文的内容是:

    伏以法音一说,启六代之宏规;教演三乘,开大千之明镜。戒山标帜,法海指南,人天共仰,龙象咸皈。不知戒行威仪,岂识律诠轨范。故今顶礼座前,敬申此启。恭请某某堂上上某下某律师为我等作教授阿黎。 唯愿慈悲,曲垂教诲。更冀道器完具,戒体圆融,成佛利生,用报恩德,不胜沾感之至。谨启。求戒弟子某某等百拜顶礼。

    念毕,将请启呈送“二师”,并由引礼师介绍“二师”德行,深表敬意。新戒至诚顶礼三拜,恭送“二师”回寮

    为羯磨师、教授师道喜看单的仪式比为引礼师道喜看单的仪式更隆重,这是由于“二师”在佛门中原有的地位和传戒的地位都很高,并多一项引礼师为“二师”道喜的仪程。

    请戒开导 三月二十六日,斋堂前挂方丈手谕的“请戒开导法”牌示。早课毕,在大雄宝殿设三处高座,座前摆放香花炉瓶等物,中间戒和尚法座后置“秉宣佛制”屏,屏上的横额为“早悟三空,对联为:“万法归源,肇启南山正范;诸佛同体,开接东土凡流。”左边羯磨师法座后置“羯磨堂”屏,屏上的横额为“罪花凋谢”,对联为:“多生愆尤,至今珍灭;未行善业,从此勤修。”右边教授师法座后置“教诫堂”屏,屏上的横额为“苦海慈航”,对联为:“法海指南,持梵网于此地;戒山标帜,授律范在当年。”诸事如法庄严。大殿发鼓三通。戒和尚、羯磨师、教授师在引礼师、引赞、侍者的簇拥下来到大雄宝殿。殿内香烟缭绕、法乐铿锵,新戒肃立恭迎。大和尚拈香礼佛毕,各各入座。

    坐定,新戒至诚顶礼三拜,长跪合掌,请求开导。新戒为首者凛告:“和尚慈悲,请赐我弟子等清净戒品。”大和尚随即宣讲了“欲求圣道,先须出家”的道理,再讲沙弥的戒法、戒体、戒行、戒相等四种含义,望新戒们心得明了,授受如法,行持有方,不乖佛制。最后,大和尚手抚戒尺说道:“汝等耳听我语,果能至诚领受,如法奉行否?”新戒齐声回答:“依教奉行!”

    仪式结束,新戒顶礼三拜,送大和尚回方丈;再顶礼三拜,送羯磨师、教授师回寮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