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邑有流亡愧俸钱

(2024-12-29 20:12:24)
邑有流亡愧俸钱

五十之年,我不得已离开课堂,就此成了单位里的一个闲人,俸禄虽薄,却也颇感受之有愧。于是苏老师便时常开导我:闲坐的领工资的可多了,再说你也曾是受过罪、做过贡献的功臣。功臣不敢当,大学毕业二十七年来,我始终冲锋在第一线,一度还是单位里工作量最大的牛马。如此想来,我心中稍有宽慰,却也如林黛玉进了贾府,轻易不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的确如苏老师所言,在我们这个有编制的特殊体制下,一旦铁碗在手,打卡撞钟而已,尸位素餐,无功受禄,人浮于事,同槽共食,何愧之有!更有甚者,利用手中职权,中饱私囊,贪腐受贿,欺压良善,盘剥敲诈,不以为耻,反以为本领超群,能量无限。

编制之外,普通人为谋生而四处打工,内卷成风,于是一些用人单位就抓住了打工者的这一心理,对他们极尽压榨之能事。近日某企业将这种手段输出到南美某国,不曾想我们这一引以为傲的管理方式竟然被该国劳动部门视为奴役劳工。历史上美洲是黑奴贸易的主要输入地,美洲人对此深恶痛绝。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尽管不如我们,但他们不会奴役压榨打工人。我们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怎么来的?我们的掌握财富的奴隶主们会为此而感到惭愧吗?通过这个企业的领导发布的上升到国家尊严的慷慨激昂的狡辩,答案不言自明。

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官员韦应物,看到自己的辖区有流亡的百姓,深深自责,以为愧领国家俸禄。当时百姓流离失所的根源来自唐王朝的执政中枢,乱自上来,百姓遭殃,韦应物何错之有!老百姓流亡到他的辖区,说明他这里有食可讨,说明他治理得不错。和韦应物同时期的另一位中唐著名诗人元结,也曾做过地方官,他看到自己治下的老百姓吃草根啃树皮,就恳求那些上边派来的征税者:强盗们都嫌弃这里“人贫伤可怜”,不来抢掠,你们这些大人先生们竟然“更无宽大恩,但有促迫期”,难道还不如强盗的仁慈之心吗?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宋代人黄彻读到韦应物这一名句时有感而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

和韦应物、元结等体恤民情者相对应的是为国家聚敛财富的桑弘羊、王安石们,殊不知国富民贫,国库充盈一定是建立在百姓贫困的基础之上。王安石变法的初衷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当看到百姓因新法而破产之时,他亦自责而辞官隐退,尚不失知识分子之良知。高居庙堂旨在发家致富者显然不要良知,这些人贪得无厌,只嫌聚敛不够,何言愧领俸钱!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珍珑棋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