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先生读《老子》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雄与雌、白与黑、荣与辱是三组相对立的概念,其中雄、白、荣象征众人追逐向往的名利之类美好的事物。修道者则如上善之水,处众人之所恶,安于雌、黑、辱等众人鄙弃厌恶的卑损状态,看似愚笨软弱,实则谦卑不争,随遇而安。随遇而安顺应自然就是道,道就是德,惟守雌守辱才能坚守永恒不变之道德。
损之又损,乃至无极。无极即宇宙的元始状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道轮回万物更生皆源于此。
溪和谷就是上善之水所处的损之又损的低洼之地,老子在六章中将“谷”比作玄牝之门和天地之根,生养万物,绵绵不绝。
婴儿未孩,返朴归真。“朴”本意为未经加工的木材,木材可以做成各种器物,所谓“朴散则为器”。老子将“朴”比作万物的元始状态,“器”在此也不是日常使用的具体器物,而是蕴含万事万物内在规律的抽象之道,万事万物皆有道。
统治者惟有安于所处的卑损境地,才能坚守道德,探知事物发展的规律,顺应万物的本性规律来治理天下,方可利万物而天下和。因此最完美的制度一定遵循万物之道,不会伤害天下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