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先生读《老子》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本章从欲望的角度阐释无为而治。
“尚贤”即求名,“贵难得之货”即逐利,合而为名利欲望。人一旦追名逐利就会心思迷乱,不择手段;人人如此,社会就会奸邪横生,混乱难治。“尚贤”又可以理解为树立榜样,榜样其实就是让民众效仿学习进而追求的欲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么具有无穷力量的榜样究竟该不该有呢?
欲望是人之本性,能激发人的进取之心,人必须有欲望,只是人的欲望要适度知足,不可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由此可以推知,榜样可以有,但必须是在正常欲望范畴内的好榜样,而现实的悲哀就在于我们的榜样往往是恶劣风气的先导,民心岂能不乱!社会岂能大治!
好多人把此章的“圣人之治”理解为愚民之道,饱食终日,四肢发达,而心智虚空,没有欲望,这样的人难道不是愚傻之辈吗?其实不然,圣人之无为即顺应规律而为,如此民众则各安其事,能满足口腹之正常欲望,一般就不会无端生事。愚者本愚,果腹则可;智者犹智,自不妄为。而高居庙堂者一旦违背规律逆时而为,榜样颠倒,物欲横流,分配失衡,民不果腹,智者即率先发难,愚者亦赢粮而影从,破旧立新,拨乱反正,几千年的历史皆如此。
儒家的愚民政策是给人洗脑进而控制人的精神思想,让民众奴颜婢膝做顺民,俯首低眉当奴才,就算饿着肚子,被踩在脚下,也要歌功颂德,三呼万岁,感激涕零。道家的无为而治是为民众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让民众率性而为自由发展,不要有过多的非分之想,天下自然和谐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