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天西部万里逍遥游(六)——追寻大美再出发旅游日记(整理)


第十六天:7月9日,星期日。
行程:额济纳旗——巴彦淖尔,约七百公里。
回家的毛驴还在跑。
出了额济纳旗的酒店就进入了胡杨林,二十公里的路就在胡杨中穿行。万亩胡杨林!何止万亩!
观赏胡杨的景区一个接一个,都大门紧锁,一派萧条,其实现在县城里好多酒店和饭店也处于暂停营业状态。半径五百公里以内都没有可以接待游客的地方,每年就一个月左右的胡杨胜景,一时间海量的摄影师和观赏者拥入这个荒漠孤城,矛盾就此产生,我国好多季节性的旅游都是如此,问题如何解决?
出了胡杨林就是荒漠。在戈壁荒原见到两群数量不多的叫不来名的白色的羊,苏老师认为是家养的,我认为是野生的,因为羊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人烟。路边一直有提示野生动物迁徙的路牌,又见到路面上有一只刚被碾死不久的羊,我坚信看到的这些羊是野生的。
距离巴彦淖尔七八十公里的地方渐渐有了绿色,再往前走又有了一排排一行行的树,还有庄稼,终于有了村庄,有了烟火。我对塞外种庄稼心存疑惑,几千年的草原牧场怎么变成荒漠的!且不说产量极低,种庄稼就要除草,每年必须除根,一旦缺水长不起来,耕地必然沙土化。我尚能记得三十多年前初中课本里学过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写的《内蒙访古》,文中写牧民们垦草种地,效果很好。该长草的地方就不能种庄稼,无知和胡搞一旦贴上崇高的标签,结局必然是悲剧。
出行以来今天最为燥热,气温直扑四十度,一览无余的荒漠中更热。于是我放弃心仪的国道,全程走高速。这么热的天,几百公里没有开水,没有厕所,没有供歇脚的服务区,那是不可想像的。看着国道上缓慢行驶的大车长龙——昨天那一段没有低速,大车不得不走高速——我再次为这个群体感到眼湿心酸,尽管他们的收入比我高。
在路上吃了一颗昨晚在额济纳旗买的西瓜。到了酒店,天还热,就在酒店餐厅里吃饭充饥喝酒解乏。饭后到酒店前的公园里散步,太阳还毒,回到酒店写日记。太阳落山后再去,公园里的音乐喷泉送来了难得的凉爽和惬意。
第十七天:7月10日,星期一。
行程:巴彦淖尔——成吉思汗陵——保德,约五百公里。
刚出巴彦淖尔,就过沿黄大桥,过桥费十元。不由想到这几日被炒得火热的那位搭浮桥老兄,谁让你没有执照呢?有执照的强制收费也合理合法,你没有执照,自愿交费也得株连家族。普天之下,收费的路桥何其多也!
过了桥是沙漠,此处的一段沙漠虽没有塔克拉玛干沙漠那样浩瀚无边,却也极富气势。
沙漠过去就是鄂尔多斯大草原。游牧民歌中唱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可知那时的草该有多高啊,现如今牛羊裸露在遥看近却稀的草色之上。成吉思汗选定魂归鄂尔多斯,可以想见八百年前的鄂尔多斯大草原该有多么美。想想这一路走过的荒漠无人区,以前大都是游牧草原,流传着不朽的故事和文明。
九年前和几个同事曾来过成吉思汗陵,这次携苏老师同来瞻仰这位世界历史上的大英雄。出门拜黄陵,回家拜成陵,这也算一种圆满吧。
过了黄河就是家。这已是我第三次来到保德,酒店就在黄河岸边。饭后和苏老师再到黄河边,一如出行第二天在兰州一般,漫步河滩,步行过桥。这里竟也有一个黄河母亲雕塑,和兰州那一尊大同小异。保德的黄河水清凌凌的,比上游的兰州黄河也清得多,黄河过保德后才真正称得上一个“黄”字。
第十八天:7月11日,星期二。
行程:保德——太原——沁县,约五百公里。
早饭后从保德出发,中午在太原稍作停留,下午五点半平安到家。一路无话,车到太长高速太谷段时,堵车四十分钟,好似让我平复舒缓近乡更怯之心情。
十八天,九千七百七十一公里,日行千里,和两年前二十三天二万三千里西部巡游几乎一样。感谢国家的公路建设,感谢高德地图,感谢苏老师,感谢我的座驾,也感谢我自己。
几点感悟:
自驾游需要充沛的体力和乐观的精神,要吃好休息好,尤其是到苦寒之地无人区。沿路看风景,切忌两点一线看景区。无人区很苦很难,却魅力无限,回味无穷,风流乘年轻。
中老年妇女是旅游的主力军。一个旅游车过来停下,往往下来一群叽叽喳喳花枝招展的中老年妇女,摆各种造型拍照是她们旅游的主要任务和最大乐趣。
几乎每个停车点都是垃圾遍地,尤其是在诸如沙漠公路无人区等荒凉地带,要知道这些地方几乎没有人来打扫清理,有些游客的素质的确配不上天地自然之大美。在和田的印象主题酒店住了两天,两天吃早餐竟都和一个男士相邻,该男士总是吃得干干净净,吃完后总会把自己的餐余物收拾到盘中,服务员过来一下就端走了。光盘我能做到,但从未想过收拾,后来几天我俩也坚持这样做。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人时时处处事事都应该养成好习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这也是我的旅游观。
2023年7月20日 星期四 手写纸质稿整理完毕
2023年7月22日 星期六 打印完毕
2023年7月24日 星期一 修改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