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吃烧烤
(2023-05-04 17:32:19)春秋时期管仲治下的齐国经济繁荣,国力极盛,齐国都城临淄(今淄博)有三百多条街道,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人们把衣袖一张开就可以把太阳遮住,拥挤的人群挥洒的汗水犹如下雨一样。当时的齐国不只是华夏大地上的绝对霸主,放眼世界也是不可忽视的强大帝国。只叹人亡政息,管仲死后齐国渐趋衰微,两千多年来此地竟然寂寂无名,左思、蒲松龄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淄博名人也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郡望标签。
管仲之后两千六百多年,淄博终于再次火遍华夏大地,火热的原因竟然是烧烤。烧烤飘香足可以说明淄博人的待客之道,相较于高速撒钉、民宿毁约、强迫购物、临时加价、厕所高收费等形形色色的宰客乱象,淄博现象不失为一股暖流,暖了人心,鼓了腰包,是为双赢。
这么多人短时间内集中涌入一个不大的地方,当地人正常生活受影响自不待言,吃喝拉撒睡等接待质量姑且不论,因为待客的热忱态度完全可以化解一切不如意。试想接待这么多人,围绕烧烤所做的所有工作将是多么浩大的一项综合工程啊,淄博人真是了不起。然而烧烤毕竟不是地方特产,有可持续性,烧烤热一旦冷却,饱含淄博人民情感的一切付出岂不成为比房地产更糟心的烂尾工程!退而言之,全国各地的发烧友大车小辆地到一个地方吃烧烤,就好比花一千块钱吃了个烧饼,这是幽默到流泪的冷笑话。哪个地方没有烧烤?哪个地方不可以烧烤?如果这也叫发展经济的话,我实在不明白谁是赢家。如果仅仅是吃一种氛围的话,我们大中华的境界未免也太低了。一股风而已,不可太过当真。
“其实挺心酸的,我们是一座工业城市,现在却用烧烤来让它展现在别人面前。”——淄博某官员含泪哽咽说出上边这句话。这是淄博的无奈,更是这个时代的无奈。经济不景气时往往发展餐饮业,这是个奇怪的现象,却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规律。殊不知餐饮娱乐是假象的繁荣,是自己人日弄自己人的消费游戏。
烧——烧不出高科技!
烤——烤不出制造业!
吃——吃不出中国梦!
民族复兴必须发展高科技和制造业,莫要说芯片、发动机、医疗仪器等这些“高精尖”受制于他人,就连缝纫机上的针、中性笔的笔头和墨水、蒙牛和特仑苏的包装等这些日常所用的针头线脑之类,我们都得拿真金白银向人家买。同样产自山东的九阳破壁机在全球也是响当当的好产品,当看到整个机器最核心的刀头上赫然刻着日本文字时,我的骄傲顿时被狠狠地扇了耳光。
“炙”字从肉从火:下边是火,上边是动物的躯干,炙这个会意字就是一个形象的烤全羊场景。人类自从会使用火以来,就吃烧烤,烧烤食材之新鲜、种类之繁多,实非我们今日所能想像。管仲不仅有治国的才干,而且还是一个特别追求生活享受的人,他一定吃过那个时代最好的烧烤。如果管仲地下有知,知道他的不肖后人们竟然以烧烤谋发展,不知这位中华第一名相将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