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当如左太冲


世人皆知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却鲜有人知“洛阳纸贵”幕后的大才子左思左太冲。左思十年磨一剑,写成鸿文《三都赋》,洛阳人纷纷传抄,一时间洛阳纸贵。此文实为魏蜀吴三国旧都的地方志,重在介绍三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等,真正把左思推入一流文学家之列的是他的咏史诗。今日我不谈文学家左思,只谈怎样做一个好父亲。
左思在成为一个好父亲之前,先培养出了才女妹妹左芬。左芬才名之大,竟传入晋武帝司马炎的耳中,被选入宫中做了妃嫔兼秘书,兄妹俩自此再无相见,只能互赠诗文以寄离思。也许是感于失妹之痛,左思将亲情之爱尽数倾注于两个女儿:小女纨素,眉目清秀,娇语连珠,乖巧可爱,学着大人的样子画眉抹唇,写字是因为彤管(毛笔)好看,读书是因为帛书漂亮;大女惠芳,面目如画,临镜梳妆,跳舞弹琴,点评丹青,惟不事纺绩;姐妹俩整日里疯玩,攀折花木,生摘桃李,风来雨去,雪中嬉戏,有时则到厨房里“帮忙”,时而端坐料理,时而趴地吹火,漂亮的衣服在油污烟熏中变得更为多彩;女儿如此顽皮,左父难免责罚,每当此时,二女则向壁掩泣。能把爱女的淘气写得如此精致,非仅有超凡之文才,必当有浓情父爱。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小孩子率性发展,绝不能任其无法无天,却也不能泯灭其天然性情,尽天性方能茁壮成长。想想今天的孩子们,要么被娇宠得肆意妄为,要么被管教得痴头呆脑。苛责学校教育的同时,家长们亦当扪心自问,孩子们其实都是被父母逼成这个样子的。先成人,后成才,一个好父亲必当明白这个次序,切不可颠倒。
左思之后一百年,又一位好父亲陶渊明登场了,陶老爹以诙谐的语气责骂五个儿子愚笨无能,字里行间透出的却是一个慈祥爱怜的父亲形象。“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李商隐)“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自己已吃尽其中的苦头,岂能逼着孩子再入魔窟呢?这几位名扬后世的官场失意者都是好父亲。更为落魄的杜甫却执意逼着儿子们读书入仕:“应须饱经术、十五男儿志、达者得升堂。”杜甫的继承人——同样落魄的陆游也是一副板着面孔的严父说教:“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没有错,而幸福快乐更为重要。有家长说,只有成龙成凤才能幸福快乐。真是这样吗!世人多庸俗,龙凤岂凡尘!当代文坛最具影响力的贾作家,为女儿付出了太多。本就不是补天石,描成五彩又如何!女儿终成臭名,自己也老脸丢尽,何谈幸福快乐?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中年得子的鲁迅怜子之心可想而知。受宠的小海婴则丝毫不让父风,刚认识二百字不到,就对大名鼎鼎的文坛老大说:你如果字写不出来了,只要问我就是。疼爱孩子是人之天性,但须严慈相济,期盼匹配。可叹鲁迅先生没有尽完一个父亲的责任,幼子刚满七岁就弃之而去。周海婴从不以名人之子自居,遵从父愿,不做空头文学家,从事自己喜欢的无线电专业,一生率性低调,不慕名利,自食其力,平淡安康。我想,这是鲁迅先生所希望的,也应该是所有的父亲对孩子的期许。
左思的两个女儿长大后的事情我们不得而知,可以推知的是,她们一定一生都在感激父亲赐予的快乐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