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新解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首绝句寥寥二十个字,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山寺之奇高,唐人中也仅李白才会有如此的豪迈之气。
有人认为,如此平淡的语言似乎和李白的才情不相符。“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难道就高深得不得了吗?孕奇崛于平淡之中才是真正的大手笔。
又有人推测,这应该是李白儿时的练笔之作。如果仅写楼之高危的话,这种推测也许有一定道理。然而,我不相信李大狂人的眼中仅仅是一座高楼,如若其中蕴含了更深层次的内涵的话,那就不是一个小孩子所能感悟到的了。
评论家普遍认为这首诗写于公元725年,李白刚出川不久,夜宿湖北黄梅县蔡山峰顶的江心寺而作。二十五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踌躇满志,渴望在大唐盛世博得一番功名。然而李家来自西域,名属商籍,依大唐律令,李白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没有资格入仕做官,所以李白想建立功名,就必须通过不同寻常的高人引荐。后来李白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紫烟为妻,在安陆蹉跎十年,与此不无关系。
“危楼”一定是一个高高的所在,是可以触及上层的隐喻。那么诗中的“天上人”又是谁呢?最恰当的解释就是上天之子——皇帝。而李白的政治理想就是做为皇帝起草诏书的首席宰相中书令,那么血气方刚的李白是否借这首诗寄寓了他的高远理想呢?
公元742年,不惑之年的李白终于来到了“天上人”的身边。玄宗皇帝赏识李白之才华,让李白供奉翰林,其实是让李白给杨贵妃写歌词,供自己娱乐的。李白大为失意,经常酒醉不归,玄宗对他也渐渐失望。李白本性狂傲,又自由浪荡惯了,大嘴巴想放什么炮就要放什么,羞辱高力士等皇帝身边的亲信也就不足为奇了。两年多来,玄宗皇帝和杨贵妃对这位大才子愈发不满,只好给了李白一笔钱,让他去喝酒云游,做闲云野鹤。
如果这首诗写于这个时间段或之后,那就又是另一番意味:李白终于来到了普天之下最高的中枢所在,终于有机会摘到他最想要的那颗星星,然而那亮晶晶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即,不免心中生怨,“不敢高声语”恰恰是经常“高声语”,惊动“天上人”也就在所难免了。好在唐玄宗开明宽容,放走了这个自由的狂人,也放飞了中国文学史上飞得最高的大鹏鸟。如若这“天上人”是个混沌浅薄之徒,那么李白也就不可能成为李白了。可叹中国历史上野蛮无知且自以为是的“天上人”太多了,“万马齐喑”便成为一种常态。
前日夜里,睡梦中背了一夜的《夜宿山寺》,也许是李白的魂灵在提醒我——缄默其口!缄默其口!